第七百八十七章一国养一城(2/3)
在经济上的集中给予了东京城无限的繁华,这其中漕运占据了首功。
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水贯都”,尤其是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力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这使得来自大宋各地的货物集散于此,也使得东京城的财富多的惊人。
有了庞大的经济支撑,加之有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老赵家的人便立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保住东京城,那其他地方无论是出现造反还是动荡都不会影响天家的中央统治地位。
于是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成为了老赵家的首选,看看现在的东京城,虽说城中的禁军已经增加到了近四十万人,但每年还有大量的厢军边军中遴选出的精锐填补到禁军之中。
如此一来便是老赵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也是大宋极为特殊的兵制。
对内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而对外则是居中驭外、强干弱枝,内外相维。
如此大宋的东京城空前强大,集权,安定。
不得不说老赵家是把封建帝王的统治加强到了最大,没办法,只要是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人都会对那段不断上演篡权夺位的历史记忆犹新。
连叶安都不得不佩服老赵家的这套维稳策略相当出众,这才是真正做到了“朕即是国家”,只要东京城一日不破,只要皇帝还在东京城的皇宫中安然无恙,那大宋就是安定的,即便是地方州府再动荡,也能通过时间和耐心平定。
但历史也证明了另一个道理,一旦东京城破,这个国家便半截入土……
叶安所做的一切,谋划的一切都是在避免让这个王朝重蹈覆辙,但保守的士大夫阶层却给了他“迎头痛击”,他没有范仲淹那般众多的盟友,也没有王安石那般的执拗可以至百姓于不顾,所以他干脆利索的承认失败。
不过在别人为他惋惜或是幸灾乐祸的时候,叶安自己却并非一无所获,他看到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对手,也明白差距所在。
士大夫阶级无论什么派别对他来说都是“敌人”,谁可以相信并成为盟友?答案是朝堂之上,衮衮诸公,无一人可用!
自己还是天真了,即便是范仲淹都曾劝过自己茶榷之法不可为之,为何?那时因为他知道那些人的强大,强大到连试一试都胆量都没有,没错,在编篡茶榷新法的时候叶安找过范仲淹,人家老范在拒绝的同时便下了定论。
范仲淹还只是个秘阁较理,但他已经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