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第章 胥山沉冤(1/6)
萧正道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来得及做什么,机遇就自己飞到了手边。俞代的心情如何他并不关心,反正在书院召见他时,俞代始终未表现出一点超出平常的兴奋,但萧正道清楚他的手一定兴奋地颤抖,就像他心里的那双手一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立储一事必将在朝廷上再起波澜,这已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眼下,它不过是因一个公主的赐婚被上位者摆到了台面上来,当黎民遥想新嫁娘的风采时,局中人早已把这段姻缘称量了一次又又一次,在荆州,俞代和萧正道都觉得这一次秤杆上的秤砣只需稍稍拨动就会彻底滑向他们这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看来,陛下终于下定决心要立信王为太子了。”俞代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萧正道不急于回答他,把从帝京抄送来的消息逐一细看信王拜鄜州刺史准入朝议政、加封德王为太子太尉,其次子为晋昌郡公、校书郎段敏行封驸马都尉尚嘉月公主,于明年令月吉日四月初七出降。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看罢,他得出了答案“下官以为皇帝还未下定决心立太子,鄜州离帝京不远,皇帝定不欲使信王离京,鄜州刺史只是虚衔,给他一个参与朝政的借口而已,如此一来信王能做的就十分有限,很难有成绩来打动朝臣。下官斗胆猜测,这个时候皇帝加恩德王父子,恐怕是希望其襄助信王,如若已下定决心,断不会多此一举。因此,信王拜鄜州刺史无他,试探耳。”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俞代捻须沉吟片刻道“能试探也不容易了,既然陛下出了手,接下来情形如何,也要看看我的意思,做得好,我也能动一动国本。”萧正道先前已把自己的构想写成策论交给了他,俞代说完这话,心念一动,笑道“正道料事如神,德王果然是打开局面的缺口。”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萧正道叉手道“下官惭愧。德王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想抽身也难了。天予八年靖难之役,德王将汪中、葛庸出战,获胜后独无封赏,可见皇帝已生忌惮之心,如今突然降恩,用意十分明显,无论德王心中作何想法,现在都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