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第章 弹丸其下(中)(2/8)
红紫。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碧水清泓倒映,照人池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袖接云簇摩肩紧,过东风,花繁如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彩舟灯上,摇摇明灭,似星颓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念往昔,萤雪亮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看今朝宴上,佳鹿鸣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列坐德音宾客,瑟笙共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快将燕乐怡清酒,手持金桂赠君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盼郎青眼,举觥酬唱,尽灵溪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疏风霖雨般的一段琵琶曲衬着慧娘一副敲金击玉的好嗓子,字句典雅,歌声婉转,曲调、音韵莫不谐美,众人精神一振,知道宴会方进入正题,都作认真倾听状,一曲终了齐声喝彩,御座之上的皇帝亦拊掌乐道“慧娘作诗填词的本事不输士子大夫,朕只有‘举觥尽灵溪’才能酬慧娘这一曲之意了。”话毕,即满饮一杯,示予座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国朝尚风流,不避狎伎宴游,女伎作诗词助兴更被视为风雅之事,皇帝一发话,其他人也活跃起来,纷纷举杯畅饮调笑祝辞,慧娘见盛情难却,亦倒了一杯酒回饮,先前的凝滞一扫而空,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般推让了一番后,皇帝又道“慧娘的词自然无有不好,朕最喜欢的是‘看今朝宴上,佳鹿鸣始’这一句。昔日文宗陛下敕‘贵胄子弟一依令试考试’,当回事的人却不多,殊不知我皇室中人为天下表率,若无才学如何服众。朕登基以来,效高祖、太宗之法,众皇子、公主及幼时,晨夕使尚宫女官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