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兴教化(2/5)
她登基的正统背书,道教则为她炼丹抓狐,皆有信奉。
而唐朝之后,到了宋朝,佛道再次争了起来。
早在真宗朝时,《老子化胡经》就又兴盛,后来又衍生出老子八十一化,其中还有老子化身摩尼图,这个“摩尼”不是别的,正是摩尼教的“摩尼”,也就是明王,真要按照那个说法,跟在师师身后的明王都是老子所化,老子也够忙的。
所以历史上林灵素灭佛,是有时代背景的,宋朝的统治者信奉道教到了一定程度,再出了他这么一个人物,才会推动了这件事的发生。
现在林灵素面对的是新朝新皇,顿时只字不提老子化胡,专讲正统传承。
配合上他的样貌风度,就算是再平平无奇的话,都能让人觉得有理,更何况这番言语本身也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新君立朝,总喜欢追求正统,正是投其所好。
但李彦只是听听。
他想要的,并非佛教融入后所产生的种种矛盾,而是解决的办法。
提出问题,是一件好事,但提出问题后能加以解决,哪怕是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才是真正值得重用的人才。
而很多时候,提出问题后,不仅没有解决的办法,反倒是越做越糟,比如历史上的那次“宠道灭佛”。
如果林灵素提出的,还是类似的法子,就可以由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等到这位的夷夏正统论说完,李彦发问:“如道长所言,若有这种种弊端,如何改之?”
林灵素从袖中取出一物:“入京得闻龙章凤篆,贫道的浅见,早已抛之脑后,正胡佛之策,全在其上。”
内侍呈上,李彦翻开,目光一亮:“洒脱飘逸,大气自然,好字!”
然后又莞尔一笑:“内容一字未变,将《僧侣考选详规》誊写一遍,道长所见,便是如此?”
林灵素道:“君上聪明神武,天纵之资,惩宋政废弛,治尚严峻,诏诰命令词,怀济世安民之心,洞达物情之念,贫道拙见,所差远矣,自当依法,然……度牒巨富,利利相护,恐各地多有欺瞒之举!”
理论讲完,吹捧的同时,开始转为实际。
原著里鲁智深怎么上五台山和大相国寺当和尚的,就是靠的一份度牒。
这方面很写实,度牒能免税赋,去徭役,脱人命官司,十分的珍贵,私卖早已成为了一份产业。
唐朝是如此,宋朝更熟练,发现民间禁绝不了,那怎么办呢?
朝廷自己卖!
北宋官府在缺钱时期,就把度牒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