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法家寒士(2/3)
其中最为世人熟知的便是秦法猛于虎的宣传了,自此人们逐渐形成了谈秦法而色变的共识。
儒家先是将秦帝国的灭亡全部归罪于了秦法的严苛,随后便以满口的仁义道德,开始了全方位的否定了法家的理念,自此法家一派便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改换门庭投入了儒家的一方,成了儒家排除异己的工具,而另一派只能沦落在市井坊间苟延残喘。
要说诸子百家之中,儒家为何单单对法家煞费苦心的打压,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有焚书坑儒的世仇,也有对法家曾经辉煌的畏惧,不过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后归其原因只有一点,那便是儒家势力成为了这个天下的掌权人,旧时法家的理念已经严重的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说,其实也不难理解,儒家掌权以后一跃成为了新的权贵阶级,而法家的法治思想讲的是,下可以管束黎民,上可以刑至王公,当法不避权贵的时候,必然触犯到了儒家的利益。
试问儒家作为帝国的既得利益者,又怎么会傻到在自己头顶上,悬挂一把随时能要自己命的利剑呢?
这群儒家的掌权人,为了能方便自己在帝国中上下其手,最终搬出了儒家的仁和礼,为这个天下重新制定了规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刑不上大夫了。
自此以后帝国律法只是约束百姓们的律法,而制定律法的人,却是那群可以站在律法之上的读书人了。
在现在天下学子的眼中,研习律法已然成了已经一件令人不耻的事情了,他们更推崇的是以礼法,以道德去教化世人,而不是动不动就刑狱加身的法治。
“法家?先生是想考取刑部,将来掌管刑狱?”
闻言王炳文摇了摇头道,“陆公子误会了,刑狱之学虽然也是法家的精髓,但是终究只是小道而已,王某研习的法学是传承于商君一脉的法家法治派,他日我若能有幸出仕为官,王某必当将此生致力于整肃吏治,富国强兵,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说这话的时候,王炳文满脸潮红,看上去像是酒意上涌,但是他的目光却是坚定无比。
“先生果真有此志向?”
“事在人为。”
王炳文说出自己的所学以后,他本以为会迎来陆离的不屑与嘲笑,因为这种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年轻时但凡与人说起自己的理想,都会迎来别人的嘲笑。
一来这个天下已经被那些所谓的儒学腐化已久,二来他一个寒门学子却逢人就妄谈鸿鹄之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