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大政府小政府(2/3)
几位相国都是皱眉沉思,没有立刻赞同,也没有立刻反对。
姜云逸接着道:“工业化的开启,尤其是未来信息传递技术的不断革新,会不可避免地使社会更加复杂精密,治国需要的资源和队伍也将不可同日而语。
工业化的发展,必定会带动社会治理由简入繁,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也许未来到一定阶段后会重新化繁入简,但那也是以后的事。
三府九寺不够用了,府寺内部的署司也不够用了,视情况变化而不断调整是必然的。
譬如,眼下对外贸易活动非常少,单独列一个司就足够了。
可如果未来大周的战舰踏破四海,与全世界都进行频繁的商业往来,那么一个对外经济司还够用么?”
宋九龄反问道:“你不是最看不惯冗员么?照你这么说,朝廷岂不是会更臃肿?”
姜云逸淡然解释道:“只拿钱不干活的,或者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儿的,才是冗员。
只要绝大多数官员都能做好本分事,那就不是冗员。
我非常理解宋相赵相的担忧,我个人也很担忧,但大政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小政府很适合简单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但大周是这世上最庞大的国家,工业化以后,走向世界以后,会进一步壮大成史无前例的庞然大物。
小政府是不足以驾驭如此庞然大物的,一旦国家机器失控,必然导致资源迅速向极少数人集中,从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寡头集团。
尤其是军事上和金融上的寡头,为祸最烈,必须严防死守。
一定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大政府掌舵,才不至于犯颠覆性错误。
我一直强调要加强中央集权,这种集权不是只集中于哪个人或者哪几个人,那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
所谓中央集权,首先是整体性地加强朝廷执政体系的完善程度、执政能力与执政权威。
其次才是向上逐级集中,集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最终负责,重点防范无休止扯皮和中枢无人承担责任之乱象。”
姜云逸越说越严肃,叫人无法轻易质疑。
宋九龄却迂回着问道:“若此,便是人人有活儿干,可高位就那么些,这些人还能任劳任怨干一辈子么?”
就算是府寺扩建,也是有上限的,最多二十出头。
姜云逸也不反驳,只淡然道:“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属于官制与吏治的范畴,我们以后可以慢慢摸索着解决。”
众人侧目不已,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