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景山(2/4)
却是到了景山的万春亭,却见一个朱衣的少年,正在那里弄琴,淙淙琴声流韵,原是此处涌出。
听到脚步之声,那少年并不稍停,不过略略抬头,看到载泓,却只是微微一笑,映着这满山雪色,青青松柏,倒别有一番冬季难有的清秀。
这人,载泓却是不识。因琴知人,她倒也知这朱衣少年胸怀磊落,非是一般蝇营之徒。载泓驻足一旁,留神听那琴声,眼睛却放眼望去,看向这混沌的四九城,远远地,似乎也能感受到,这天地山川之间绵延而来的历史长流,与那尘世中不断不绝的一丝生气。
也许是因为载泓的到来,扰了兴致,那朱衣少年又续续弹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止住琴弦,让这天地间的静寂之气,又重新蔓延了开来。
“你是哪家的少年?怎么会出现在这景山之上?”载泓清清的问道。
谁想那少年答的却是甚奇,只是长吟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原来是纳兰家的,难怪琴声天然,率性自在。”
“能说出这番话,姐姐看来也是通晓琴音之人,”朱衣少年笑道,“不知你可识得我手中的琴吗?”
载泓闻言转身,拿眼望去,那少年摊开手臂,将琴完全现出,载泓只看了一眼,便惊道“这是绕梁之琴?”
朱衣少年哈哈大笑,“姐姐果然是个懂琴之人。今日倒是来的值了!”
“这绕梁琴,传言早就湮没无踪,你却是从何处得来?”载泓心中好奇,不禁问道。
“说来无奇,不过是少年时的一桩际遇罢了。”朱衣少年淡淡说道。
载泓见少年不愿细说,也便不再追问,略停了一下,转身便欲下山。不料想那少年突然问道“我听传言,此山便是当年明思宗朱由检自缢身亡的煤山。可我寻遍全山,并不见有铁链锁着的罪槐,不知道姐姐可知道那罪槐现在何处?可还在这人世吗?”
这话突如其来,却将载泓问的一惊,她回转身来,冷眼看着那少年,声音顿时有些厉色,“你寻罪槐作甚?”
“无他,只是如今正当国事纷乱之秋,见眼前之事,颇像当年,所以过来感怀一下罢了。姐姐莫要误会。”
这话却直直的探到载泓的心中,她通略经史,自然知道这少年所言为何。不错,眼前这中华大地上的乱象,的确是有几分当年明亡之时的模样,不,只怕是比当时更有不如。相同的,是那异族盘踞满蒙,日侵月逼,自北方袭来;相同的,是皇族糜烂,再无当日血性骨气;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