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锦瑟(2/4)
“聘卿,庆亲王那里有什么事,你支应着就是了。”
说完,她便要进屋,一旁的载沣已经怒道“你便要将祖宗的江山,留给那个朱崇祯,做你的嫁妆吗!”
这句话诛心至极,随风吹向载泓。这载沣吐出口的,不是言语,是万剑千刀,将载泓单薄的身体,刺出万千疮孔,割得遍体鳞伤。她就像是西风中枯枝上残存的黄叶,簌簌发抖。
说来也是孽缘,载泓自南洋归来之后,一心便扑在了重整河山之上。转眼间年华匆匆,竟过了待嫁之龄。她心气本高,又贵为清门门主,等闲之辈,如何看的上眼?这满蒙两族亲贵之中,又多是庸碌苟且之辈,载泓如何瞧的上这种人?便是让这些人在自己的眼前,都觉得是污了自家的眼睛。载沣就是一直受她这般轻视,才起得愤恨之心。
朱方生编译的这些书,从一开始便出现在载泓的案头。他们这般人物,自然世事看的通透,更何况载泓身处其中,对这片大陆上的乱局,体会的更要比朱崇祯深刻几分。
初始,载泓不过当作寻常,只以为还是魏源那种乡野士子的苦心之作。到了后来,这书越出越奇。要说既然是译作,本是翻译别人的东西,便如同给幼儿喂饭,幼儿没有牙齿,须要有人嚼碎了喂给他才行。可这饭究竟是别人做的,即便十分美味,也是别人做的美味,与这翻译的人有何相干?充其量不过有些文采罢了。
可朱崇祯这套书,渐渐的便显出不同来。书有百套,便有架构。便如孔子做春秋,司马做史记,有取有去。而这一取一去之间,便看出做书人的高明来。
更何况,这译书,说的是百套,而不是百部。因为每一次刊印新书,常常便是有主有附,便以最近出的那部《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编》为例,此书乃是辛亥年耶鲁大学新新出版之作,洋洋洒洒数百万言,翻译已是不易。但亦还有辅书,一本名叫《罗伯特议事规则》,乃是专门教人开会议事的教科书;另一本乃是自著,名为《美利坚政制简史》,将美利坚合众国自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始,其国内动乱与政制沿革,并如今的缺陷与困境,娓娓道来,虽然简明,却考据充分,资料翔实,脉络清晰。
便是如此了,朱崇祯这译书,其实不止是译书,更像是汉家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借得不过是西方经典的一个壳,表述的,却是自己对如今世事的洞察与辨析。方此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正是重现春秋诸子百家争鸣之时,此刻朱崇祯虽只是抛砖引玉,一鸣在前,但其光芒却如北斗辰星,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