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夜话(2/4)
赧然。
“倒让朱公子见笑了。菊生空活了这四十年,修身养性的功夫,还是没有到家。”
张元济一声长叹后,便端起桌上的茶盏,用茶盖拨开浮叶,小小的噙了一口。
“茶不算好,苦味太重了。”张元济放下茶盏,慢慢说道。
“筱公果然是大家,一语道破。不过我倒觉得,这般苦,才能品出一些滋味。” 朱丘说道“此刻故国飘摇,生民乱离,这般苦,方才喝的心安。”
张元济闻言,便又品了一口,果然苦味滋生,有若人世。
两人都是有过起落的人,此刻静静品着这茶,回想着自己这一路红尘奔走,不由的沉寂下来。
过了一会儿,朱丘望着茶盏中载浮载沉的绿枝,慢慢的说起“我与伯荪,算来如今也相识五年了。当年若不是他,我便早就横死在南洋了。我们既然身入汉留一脉,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想不到,这一天来的却是这般的迅速,这般的突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工部这句诗,以前读来,觉得只不过沉郁顿挫,此刻想起,却是心痛无比。
筱公或许不知,这译书之事,最早的源起,却是和伯荪的一个约。伯荪任勇轻谋,当年便有意联合各地山堂,举义谋事,却被我一力相阻。
当时我便对他说,这江山易改,旧制难移。我中华文明两千年演化至今,其实已经沉疴难起,不流尽污血,不渡入新生,始终不过是简单的治乱更替罢了。若是只有内乱,这般也就罢了,当年我洪武先祖,也是可作先例。但如今诸强相侵,哪一个不是与我平等之文明?有如此强敌窥伺在侧,又哪里有我们从容的收拾山河呢?
方今之策,首要之务,便是借鉴西学,启迪民智,恰好那时碰到一位北美长老会的教士狄乐波,我们这才知道筱公原来早有此意,已经着手去做了。狄教士随身带了严又陵翻译的《原富》,我读后深有所感,这才开始有了翻译百部西学经典的心思。
那时我便与伯荪相约,百部书成之日,便是我汉留一脉,扬眉吐气光复中华之时。不想,这漫漫长路,不到半途,伯荪……”
朱丘长叹一声,双泪如河,却是无法自已。
张元济看着这个流泪的少年,这个故国难回的少年,这个异国通缉的少年,觉得那一滴滴的泪,是如此的让人疼惜。他才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啊!纵使惊才绝艳,纵使皇室后裔,可依然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不如寻一条船,去东洋吧。”张元济劝慰道,“那里究竟是我们东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