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一百四九章(1/5)
第一百四九章
上回同净尘入唐,&bsp&bsp好比一人一剑走天涯,除却人什么都不用带,&bsp&bsp他俩武力值远高于普通人,&bsp&bsp不怕山贼匪类,因此往返轻便,不出几月便能赶回乌斯藏。
可若是商队经由丝绸之路入唐,&bsp&bsp又是另一件事了。
以规模为例,一般情况下走丝绸之路的商队少则百人,多至千人。
为运输便利、卖出更高价,&bsp&bsp丝路商人会选择售卖轻便而价高的奢侈品,譬如美酒、珍珠宝石、香料等等,而一支商队会出多少辆车、多少匹骆驼、牛、马来运货?
又是少至五十,&bsp&bsp多至上千。
这已不是靠个人微末之力能完成的事业了。
赵德斌是熟悉这套的,他先前就跟高长松说过,想要把乌斯藏的货郎们组织起来。
论说,&bsp&bsp他们也是丝路上重要的一站,可乌斯藏本土的商业却不是很发达。
高长松找他谈这事儿,赵德斌可精神了,连忙把高长松扯回他家,倒二两小酒,拾掇出三碟下酒菜,一副能谈到天荒地老的模样。
高长松也一脸愿闻其详。
赵德斌先说了自己这大半年的经历,&bsp&bsp虽然辛苦,&bsp&bsp成果却颇丰,起码谈起几条入唐的商路,&bsp&bsp他说的头头是道。
赵德斌说“你若想做这生意,&bsp&bsp最方便的是陆路。”他道,&bsp&bsp“水路固然方便,可我们没有大船,算上造船的时间成本,你往返长安一来回都行。”
“穿哈密国,通过河西走廊进凉州。”他略作停顿道,“凉州城可是唐西北的第一大都,也是商队的必经之所,从那去长安方便,就一两千里。”
高长松想,这不就是他们上回走的路吗?
他轻声道“那一路上的补给……”
这可不是一人走江湖,他盘算自己想拖去大唐的货,那可是十几头骡马、骆驼,十几车的货,怕还要雇佣长工短工,高老庄的人走不完,得去乌斯藏西边再找。
得喂饱全队的人。
赵德斌说“这你不用担心,这条路线是老路,路上补给的聚落可多了,全是粟特人建的。”
想到粟特人他就牙痒痒,以前在乌斯藏内做货郎,他卖得都是民生用品,在当地很有市场,老主顾都认得他这张脸。
可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