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亿万贯(3/5)
关于殿试的闲话。秦观与宗泽都是第一回获得资格参加殿试,有王雱这位“过来人”给他们传授经验,这两人都是喜出望外。
“少游兄实在不需为那‘文学进士’四字烦扰。”
王雱久在朝中,关于最新的科举规程多知些内情。
“最后的名次还是要看殿试的发挥,而前二十由天子钦定。”
“至于‘特取’科,我想少游兄在报名时应当有所取舍。少游兄高中之后为官,会因为‘特取’的科目而有所偏向。”
秦观当初在府学报名的时候就已经心知肚明,而“文学”一途也的确是他才学所长和心中所愿。因此他诚恳地接受了王雱的建议,并再三感谢。
最后,王雱转向种师中,表情似笑非笑,没有说话。
明远在旁看着,知道种师中是得王雱之助,重入国子监,理应对王雱有所感激才是。
谁知种师中表情不变,甚至还冲王雱点点头。这小孩一脸酷相,就好像不是王雱帮了他的忙,而是他帮了王雱的忙一样。
明远脑后有汗,王雱却好像根本不以为意——这大约就是聪明人都能够理解聪明人的傲气吧。
几天之后秦观与宗泽参加殿试。殿试的内容是官家赵顼钦定的策论。
秦观的策论题目是《边防》,他将边防与外交结合,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雄文。最终殿试下来的成绩,不仅比宗泽还要好一些,甚至还压过了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一头。
宗泽因为年岁与阅历的关系,殿试时策论做得平平,名次排在百名前后。
但是他年纪是今科最小,所以探花郎是当定了。
且不说朋友们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积极跋涉,旁人殿试的时候,明远出了汴京城,正在为他的“新产业”物色地点。
这日他由汴京两位最有名的地产经纪陪着,出了汴京城,在西南方向一个叫做“苏村”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地形也如明远所要求的那样有所起伏。
可是明远亲眼看到了之后,还是感到遗憾这并不完全符合他向两位牙人提出的要求。
这两位牙人一位姓姜,一位姓李,原本史尚在汴京时,他们在京牙中还排不上号,但是通过近两年的打拼,这两位已经俨然是京中掌握资源最多的房产经纪,号称能为最刁钻的主顾物色到合适的地产。
于是姜经纪问明远“您觉得这一片土地哪里不妥?”
明远“不够大——”
姜李二人对视一眼他们带明远来的这片苏村土地,毗邻西太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