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千万贯(2/8)
在大声鼓励队友:“这才哪儿跟哪儿,后来居上的比赛你们又不是没见过……”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司马光坐在看台上,拈着胡子从旁观察,越来越觉得这两队相互较量的蹴鞠队员,与上战场之前参与练兵的年轻小校差不多,而这蹴鞠比赛,讲究传跑配合,又弘扬团结精神,着实暗合练兵之道。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坐在司马光身边,缓缓开口,肯定了司马光的判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司马十二丈,毕竟这蹴鞠本就是应当具有竞技性的运动,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训练战士所用。”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汉代刘向曾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时“蹴鞠”还被称作“蹋鞠”。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年投笔从戎的班超更是将《蹴鞠二十五讲》列为兵书,以此为兵士讲解谋略。”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也就是说,汉代已经在用“蹋鞠”之术训练兵士,要求他们通过这种“嬉戏之术”而锻炼团队作战的技巧。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然,汉代的蹋鞠之术在规则方面限制较小,不仅可以用脚,也可以用手。在场上抱摔对方球员也是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比赛比较暴力,观赏性比较差。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到了唐时,蹴鞠的表演性质有所提升,规则也改为将球踢进距离地面半丈高的“风流眼”中。据说那“风流眼”的直径只有一尺,在明远的想象中,那简直是和魁地奇的球门差不多的存在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因此唐时的蹴鞠,技巧性远远高于对抗性,比赛好“看”是好看了,但是激烈程度较汉代下降了一个等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