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千万贯(3/8)
;&nbp;&nbp;&nbp;&nbp;&nbp;而苏轼也不再为难这些高丽使臣,批复了使团的请求,任由押伴们将使臣带离杭州,前往汴京。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高丽使团还未离开杭州,明远那边,已经将急信送给汴京。王雱那里会马上收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至此,大宋朝廷在面对高丽使团时就会心中有数双方有基础相互贸易,海上互市,互通有无。而大宋最需要的,是来自耽罗的战马。对于高丽国君的各种请求,当然只会有条件地满足。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对于高丽国内贵族所喜欢的那些奢侈品,宋国这边倒是愿意敞开供应。负责海贸的中间人能在这项贸易上赚多少利润,大宋朝廷是不屑过问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如今在杭州、扬州和汴州三地之间设立了信件的中转站。他的信使从杭州出发,能在两天之内抵达扬州,在那里把信件转交来人,两天之内就能到王雱手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与朝廷的“急脚递”相比还是要稍慢一些,但是比托熟人捎信效率要高上许多,而且成本也低很多——因为信使一次能捎带上很多封书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只是这份业务,如今只在杭州、扬州、汴京、洛阳与长安五地之间进行——主要也是为了满足明远自己目前的需求。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此一来,在1127提醒明远要注意“等价交换”原则、不能”无偿付出“的时候,明远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声反驳“老子就是想给最想念的人去个信,怎么了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在杭州城中渐渐适应的时候,种建中已经到了大宋版图的最西面——秦州以西的渭源堡。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里原本是渭水源头一带修建的一座防御性寨堡,名叫渭源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