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百万贯(8/9)
p;这确实是一件震动整个行业的“大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若是全无准备,任何一家炭行都会手忙脚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好在郑行老事先向开封府打听了一二,提早半天给城中所有炭行送去了消息,保住了他作为“行老”的颜面,也让炭行们稍许能够有所准备,根据开封府的要求,调整自家的生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在汴京百姓,却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好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人人都记得这是“朱家桥炭行”率先而为的举动,然后由开封府推广到整个汴京执行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从此,“朱家桥炭行”与“良心商家”划上了等号。再加上这家同时出售两种档次的煤球,让主顾根据自己口袋里的铜板数量自行选择,丰俭由人。一时间朱家桥炭行成为整个行业中的翘楚,买炭买蜂窝煤的长队全搬去了那边。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郑行老那里,自然也通过裙带关系,将明远的话悄悄透给了高家。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高绍祥显然没资格参与讨论此事,高家族中就此事讨论良久,又遣人进宫,向高太后问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最终,高家将从大名府买来的优质石炭,全部转给了军器监设在山阳镇的炼铁炼焦作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此举一出,官家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大大缓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高家也悄悄抹去了“免交路税”的潜在罪责,转而声称,这批石炭就是专为军器监采购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史尚那里,也接到了高家抛过来的橄榄枝高家表示愿意接受,作为山阳炭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