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万贯(1/7)
明远的原身,确实是横渠先生张载1的弟子。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最近这段时间,明远从薛绍彭那里旁敲侧击,打听了不少关于张载的消息,知道他是关西赫赫有名的大儒,开创一派“关学”,并且亦是隔壁“四吕”家中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的老师。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原本明远还纳闷,张载一代大家,怎么会教授自己原身那样小小年纪的“蒙童”。后来与母亲聊了聊,明远才明白。张载曾寓居凤翔府眉县横渠镇,而舒氏娘子正是眉县人,娘家与张家是邻里。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才有机会拜在张载门下,进学开蒙。而吕氏四贤中的三位,算起来也都是他的“师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当然了,对于明远这样的小小蒙童,张载自有弟子服其劳,带领他们念“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但是对于做人与学问的基本态度,张载却是时不时要向所有学生宣讲,从未有半刻放松。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张载身为大儒,却如此认真地对待德育教育工作,明远现在想象一番,也是很佩服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六月暑热,明远也不怎么出门,便将原身留下的书籍都取出来,大致翻翻——这越发坚定了他不想读书的心思。经义与古文,对他来说实在太过诘屈聱牙,而且入学读书,只会为他增添价值两条咸肉的束脩,于花钱大业无益。因此每天明远温书都温得唉声叹气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谁知到了六月底,消息传来,因为天气太热,张载微恙,因此暂时留在京中,**月秋凉时再返回长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明远听见这个消息,顿时送了一口气,手边的书本又丢到一边去了,每天该在外面跑的时候还是在外面跑,四处看着哪里有可以供他“花钱”的项目。
&nbp;&nbp;&nbp;&nb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