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死灰复燃(4/5)
脸上那点心思哪里逃得过他的眼睛,连忙哭笑不得地招呼手下的宦官上前去接杨菀之手上的盒子:“杨大人您放心好了,咱家手下的办事必须稳妥。再说了,这杨大人有杨大人的工作,咱家也有咱家的工作。这等粗活本来就是职责范围内,若是让圣人瞧见我们一群人空着手,倒是叫杨大人受累,怕是要说我司宫台怠慢大人,责罚我们呢!”
程思威如此开口,杨菀之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
穿过层层宫门,终于来到太微殿前。杨菀之跪下,由两个宦官将烫样捧上,她有些紧张地看着木盒被打开,精美的烫样被呈现在辛兆面前。
辛兆看到这烫样,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道:“杨爱卿,平身吧,上来为朕讲讲。”
杨菀之悄悄松了一口气,起身上前,为圣人讲起了明堂的烫样。
新的明堂与太祖明堂并无特别大的差异,高三丈,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九堂十二室,每堂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太祖明堂四周皆为开阔的广场,而杨菀之和诸位主事经过研究后一致决定依照周礼明堂之做法,在明堂四周开挖一道一丈宽的水渠,如此一来若神宫再遇火情,这道水渠既可以用以取水灭火,又可以作为明堂与其它宫殿之间的阻隔。
东汉桓谭《新论》记载:“天称明,所以命名曰明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口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新的明堂依旧沿袭此制式,下方上圆。杨菀之从前在维扬县做营造,基本以穿斗式为主,穿斗式的跨度小,木架用料也小,抗震性能强,但需要用料紧密,因此并不适用于明堂这样宏伟的建筑。而宫殿庙宇多使用抬梁式。不同于穿斗式将柱子和檩条“编织”的手法,抬梁式是由柱子将梁抬起,再由梁承托檩子。这样一来,室内的空间就会变得开阔。
除此之外,新的明堂还在四方做了抱厦。琉璃瓦则保留了原有的青绿色,顶端的金珠也换成了盘龙。
“这里用盘龙,而盘龙之下为龙之九子,也寓意九州朝圣,愿我大辛周国祚绵延,万方朝拜。”杨菀之语毕,又伸手揭开了烫样的屋顶,辛兆这才发现,不光是建筑的外观,就连内饰,杨菀之也在烫样中做了出来。“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象,故谓之灵台;中可以序昭穆,故谓之太庙;圆之以水似壁,故谓之辟雍。”杨菀之将明堂的模型一层层打开,从最顶端用以祭祀观象、俯瞰洛阳的灵台,到中层摆放辛氏牌位、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