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洼归八十九(2/3)
识,就必要有当期的编前会。
付琼对满芳庭的编前会提议心存赞赏,行动上也积极配合,时下,第二期的编前会俩人争议得投入。
满芳庭轻饮了一口铁观音,还在续接着自己的话题:“……。早些年,乡镇企业红火,产品有可观的价钱,是靠的打工的60后、70后,这类人当时挣那点工资相当有满足感,他们不敢投机取巧耍赖,他们总觉得该对得起老板,所以就有了双赢。现在企业用工大都是80后,90后了,这部分人,挣来钱是为了找对象,老扳给钱少,他们有对策,老扳碍于现状,针对用工荒,只好硬着头皮加薪,由此就增加了产品成本,到头来弄个双输。
城市二代的子弟,靠父辈积累,不愿当工人,农二代好歹混沌的毕了业,也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他们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他们的希望大都不愿意去当个工人,然而最后的结局,也就是怀揣希望到手没希望。
针对这个现实,我考虑在二期重点推出写农村青年的文章,写他们立足家乡的热土,踏实创业,现实生活需要这样的典范,这样典范的推介,也就有了刊物的份量……”
满芳庭说上述的话,显是有了深思熟虑,所以也说的极是顺畅和激动。
“那二期‘在水一方’、 ‘人生风景’咱们策划篇报告文学,在‘文史杂咏''''栏咱针对现今来稿状态,写篇应急的有助于提高稿件质量的文章。”付琼的话音才落,许是正对应了满芳庭的想法,随即他一语说了:“这正中要害!”
编前会分析了形势,又做了分工。上述两个重点,都没有现成的米下锅,只好自撰文了。满芳庭认了杂文他来写,那大块头的报告文学就留给了付琼了。
分工很合理,满芳庭毕竟是那年龄的人了,把老人家留在家,写篇短文,于他易如反掌。那报告文学写来势必不易!但付琼也早胸有成竹,亮亮黑子的成色,以点带面,推动白玉产业合作社更上层楼,是她早有的打算。熟悉的人,熟悉的素材,又有了新的进展和感人的情节,付琼在详尽地占有了材料素材后,在韩玉的新房里关门谢客,一个白天大半个夜晚,连番走笔,就写就了洋洋洒洒八千字的报告文学《洼魂筑梦》。
黑子和二头三头,尽知付琼为宣扬合作社的事,看对方不辞劳苦,昼夜而为,自是都有了感动,付琼收笔回城时,打点了回报的礼物,不外乎是印有合作社商标的袋米等物,眼下时光,他们也没有拿的出手的土特产,付琼推却后,只收了两袋米,她有打算,给满老爷子尝尝没有转基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