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长安陷落(4/5)
该是在印度,在西域很早就有人小规模种植,前些年杨义他们远走西域行商时,杨禹便让他们带回一些种子,这些年云岭坞还对棉花的品种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徐县令没见过吧,这叫棉花,从西域传过来的,可以用来织布、做棉衣棉被,十分暖和,而且其生性耐旱,可以在那些不适宜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
徐九章去摘来一朵棉花,好奇地端详着,再看看大片的棉田,不禁感叹道:“若真如使君所言,那使君可真是造福天下了。”
这年头富贵人家冬天穿皮毛,穷人家只能往麻布衣裳里塞些草絮,可以说取暖全靠抖,但是就算你能抖出花来,还是会冷啊,每年冬天各地冻死人的事极为常见,是以徐九章有此感叹。
杨禹问刘睿道:“大郎,第九军今年种了多少棉花”
刘睿连忙答道:“回使君,我军今年种了五千亩左右,这主要是受地形限制,能开垦的土地有限,其他各军基本都比我们多。”
听了刘睿的话,杨禹高兴地说道:“哈哈,徐县令,你们相信吗这棉花若是种得好,一郡之地便足以衣被天下了。”
“果真”
“你们等着瞧好了,不过这棉花,不管是采收还是后期的加工,都很费人力,秦州的人口还是少了点啊。”
杨禹是有感而发,虽然十个兵团人口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但要发展棉纺业,这点人口还是太少了。
杨禹不禁寻思着秋收后是不是发动几场战争,掠夺些人口回来。
第九军驻地到了,驻地外的平地上,数千士兵正在趁秋收前的空闲时间抓紧训练,即便都知道是杨禹回来了,但刘睿并没有安排士兵列队迎接杨禹,远处骑兵在练骑射,掀起黄尘弥漫,近处步兵则光着膀子在捉对厮杀,喝声震天,杨禹一看便知这不是在耍把式,因为大多数士兵身上都带着淤青,有的甚至还见了血。
远看确实是练得虎虎生风,但走近细看,便不难发现这些士兵皆面有菜色,脚步也有些虚浮,显然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
杨禹忍不住问道:“大郎,现在军中粮草可接应得上”
刘睿迟疑地说道:“刚平定秦州境内叛乱时还好,目前军中每人每日只有两碗稀粥,将士的训练又不能停下,难免有些……不过苦日子就快熬到头了,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要秋收了,到时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杨禹皱了皱眉头说道:“实在不行就把训练停一停,等秋收之后再说。”
“这怎么行遇到点困难就不训练了,那还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