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洛阳城外诗一箩(3/5)
怀疑他是不是刘裕的亲儿子了。
杨禹是刘义真推荐入职的,加上入狱时曾得过刘义真的帮助,与这文艺小青年的交集是撇不清了。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加上这次在平城,他弄出来应付那群鲜卑贵族子弟的几首诗传得天下皆知,这难免让刘裕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他也是那种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
不过杨禹不在乎这些,刘义真虽然偏于文艺范,但待人还是不错的,至少对他没有南朝那些高门望族子弟的傲慢。
比如谢晦等人,就绝对看不上杨禹,在谢晦这些人眼中,高门与寒门之间的阶层是不可逾越的,就算你官比他大,他照样不拿正眼看你,你登门坐过的凳子,他们随后就会让下人当垃圾扔掉,这样的现象太常见了。
刘义真长在南朝这样的环境,却没有望族弟子的傲慢,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见他如此热情洋溢,杨禹只得笑答道:“二公子过喻了,这几首诗只是在下抄来应付鲜卑人的,并非在下所作。”
刘义真愕然道:“抄来的抄谁的”
“王维和王昌龄。”
“此二人乃何方人氏,我怎么从未听过有这等人物”
“呃,这个嘛……”杨禹还真不知道王维和王昌龄是哪里人。
“如此大才,杨参军一定要给我引荐引荐。”
“这……”望着刘义真一脸急切的样子,杨禹只得搪塞道:“恐怕让二公子失望了,此二人隐逸山林,不入红尘,在下实在没法给二公子引荐。”
刘义真先是大失所望,紧接着却说道:“不对,不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能写出这样的诗,怎会是山林隐士呢”
靠,这倒霉孩子,怎么能这样呢怎么非要逼得我无言以对呢杨禹摊摊手,一副无从解释的样子。
在旁边一直没吭声的颜延之这时开口道:“我猜也是抄来的,世子请想,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怎么可能写出那样的诗句来呢。”
颜延之毫不掩饰鄙视之意,他在南朝诗坛声望很高,与谢灵运齐名,人称“颜谢”。
这次从平城传回的几首诗让刘义真激动不已,竟拉着他来迎接杨禹,颜延之本来心里就不爽,再一听杨禹自己承认几首诗是抄来的,以他孤傲偏激的个性,哪里还有什么顾忌。
杨禹哈哈一笑说道:“颜参军说得是。”
颜延之一拂大袖,仿佛要将杨禹拂开:“欺世盗名,无耻之徒,哼!”
“咦,颜参军,说我抄诗可以,说我欺世盗名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