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大少爷第一次安排差事,两位掌柜的震惊(4/9)
十大洋。要是不着急出手,总能遇到有人愿意高价收购,听说最高能卖到每亩地一百一十大洋。”
岳文轩对于这个年代的田地价格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自家田地的价格倒是和他的预估价相差不大。
他前几世就有过民国时期生活的经历,后来又查阅过一些相关资料,对于这个时期的田地价格也算有些了解。
但他对于土地价格的了解偏向于全局性,具体到当地,当然就不如黄有金清楚了。
在全国范围之内,因为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土地价格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1916年,省平均每亩地69银元,到了三零年就上涨到每亩地约十八元。
1916年代初,河南封丘、信阳、内乡地区,地价约为二十元亩。到了三一年价格就上涨到每亩地大约五六十大洋。
同样是1930年代初,河北昌平卢家村(离北平只有20里),平均一亩地价值30元,土质好、地势高的地,最高可卖到40元,土质差的洼地,可卖24元。
1930年,北平西郊64个村子平均地价:上等地6782元亩,中等地4750元亩,下等地3122元亩。
1924年,江苏江宁一镇四乡平均每亩地价为:秣陵镇40元,孝陵乡539元,仁陵乡659元,信陵乡608元,爱陵乡713元。
根据统计数据,这一镇四乡地价最低档为1019元,最高档为120130元。
地价最高的,当属魔都附近的农村。
1930年代初,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魔都近郊土地价格猛涨,上等稻田可卖500大洋,相比30年前上涨了十倍。
根据调查的24家样本显示,这些农户家里每亩稻田价值100500大洋不等,平均每亩34375大洋。
当然,魔都只是个例。但吴州距离魔都只有一百公里,田地价格同样很高。
1931年以前,民国时期的地价总体是不断上涨的,此后受白银风暴影响,开始下降,到1936年又上涨,一直到了全面战争时期,才会受到巨大冲击。
把资金投入到土地上,每年的稳定收入无疑是非常低的,如果是那种苛捐杂税特别多的地区,一年下来甚至没有多少收益。
稳定收益低,但土地价格上涨的红利却太过巨大。这个时期的富商如果没有特别好的生意,选择把手中的闲置资金投入到土地上,反而是一种高利润且稳赚不赔的极佳投资方式。
国人自古就有很浓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