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少年大学(3/4)
小院,好似还在苦苦挣扎,想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保留一点历史的痕迹。也不时可看见冲天而起的高楼大厦,似乎又在告诉人们,时代变迁是一种必然。
车停靠到四牌楼东南大学南门。
马速取下掩人耳目的背包,拿出手机,给招生办去了一个电话,问清楚办理手续的地方。与此同时,他一心二用,欣赏着这座有着6、70年历史,由中国建筑第一人杨廷宝大师设计的西方古典主义的方柱门楼。
东大是原中央大学所在,标志性的建筑基本完整保留了下来,门楼上仅仅变更了学校字样,至今还气势不凡。
既选择了东南大学,马速自然了解了东大的历史和专长,其中建筑专业可是排名第一,而四牌楼校区的每栋建筑,不仅都有历史和文化沉淀,校园规划和建筑造型,也不无精彩。
南大门进去后的中央大道尽头,是一座古典主义柱式、文艺复兴风格的青铜大穹窿顶的大礼堂,为这长度为300米的绿荫大道,构筑成绝美的对景。大道两侧,有五四楼、中山院、中大院、图书馆等各具特色的老建筑。
难怪多年后诸如《人民的名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建国大业》、《七月与安生》等影视作品都在此取景。不愧是中国最美校园。
走到大礼堂前涌泉池往西,越过吴建雄纪念馆后,尽头是逸夫科技馆,这是东大老校区最年轻的大厦,也是为不多见的现代建筑。不过设计为园林式建筑,总体还算协调。
右拐往北00米处,便是著名的老体育馆。
该楼于92年郭秉文主政东南大学时筹建,主楼耗资6万银元,游泳池及配套设备4万银元,堪称当时国内高校之最。体育馆建成后,不仅作为体育健身之所,亦为集会、讲学之处。哲学家罗素、教育家杜威、诗人泰戈尔等,均曾在此作过讲演。
继续往北,便进入一道有门卫看护的院门。这是由500多岁的六朝松、梅庵和留学生楼组成的一座独立小院。
马速在梅庵门前,体会了李瑞清(字梅庵,号清道人)手书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八字校训木匾,感叹前辈的务实报国情怀。
环绕六朝松一圈,稍微感应了一下这棵千余年古树,依然有着绵绵不绝的生机。
欣赏完这个精致的小院名胜古迹后,马速才来到留学生(专家)楼。楼道里不时有各种肤色的老外进出,马速没有耽误,找到涉外招生办,办理好入学考试手续以及临时图书馆借阅证。
临别时,接待老师还专门交待,今天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