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欠你的钱,三天还!(4/4)
了许多,可现的表现咋让人感觉奇怪呢?
1981年,像叶振国和王桂芳一样,大多数农村人思维还残留着落伍的思想上,多数人没有商业意识,只知道土里刨金。
同样,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营和集体企业职工,大都还是“老大哥”思维,抱个铁饭碗金不换。
那个年代,如果一个国企职工辞职下海,在当地准会成为街头巷尾的大新闻,成为人人嘲弄的笑话。
八〇年代,有个真实的段子:
某省辞官下海第一人张先生,辞职时报告打个3个月,报告从各级领导手里转了一圈,愣是没人牵头给批。辞官不成,最后,这位厅级干部急了,直接到省委找到j省长,开个“后门”才算顺利辞掉了职务下海从商。
其实,过不了几年,在京沪等国内一线的大城市,l想、科、s九等大公司将争相恐后地崛起,成为民企翘楚、享誉华国。一大批民族企业家应运而生,挺起了脊梁,将成为后世商业教父级的人物。
过不了几年,牛人牟其栋,就要“用罐头换飞机”了!
这个时代,应了某米公司创始人后来说过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
叶飞一个人想想这些,感觉一切如在梦中。如果不是重生回来,大概想破脑袋也不到后世会有这样的走势啊。
毫无疑问,现在探讨这些,别说老爸老妈不相信,恐怕全国也没有几个人相信吧?
没关系,等以后赚钱了,他们自然就相信了!
眼下,怎么赚到第一桶金?怎样还上大伯家的欠款呢?
叶飞躺在炕上,瞅着颜色黯淡的天花板,看似在发呆,其实脑袋却在快速地转动着。
沙河县,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还得过一段时间。现在,无论是渔业捕捞、还是养殖种植,暂时没有什么赚快钱的商机。
公社,农业脱产居民很少,现有的生活必需品和轻工业产品的经营单位,基本都是国营的。私营经济参与竞争,甚至兼并国营单位,还需要过两年。
看来只有到沙河县城了!眼下,叶大海在县里的渔业公司上班,先做做大哥的工作,生意就从他们那儿寻找突破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