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53)(2/3)
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后世地位
公元73年(唐开元十九年),唐玄宗设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祭。
公元760年(唐上元元年),姜太公被尊为武成王,以历代良将十人配享,其中就有“汉太子少傅张良”。
公元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仍以张良配享武成王庙。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良亦位列其中。
公元3年(明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张良。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张良。
名字由来
张良字子房。良,谓王良;房,谓房宿,皆星名。《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别骑满野。”《尔雅释天》:“天骑,房也。”郭璞注:“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天驷。”王良古之善御者,因以为天上掌管天驷之星宿名,故以“房”应“良”。“子”为男子美称。
貌若好妇
张良男生女相,《史记三十世家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载:“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
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hub省xn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hub省xn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hub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