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交流案情(二)(3/4)
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何成摇摇头,说道“大唐的地方官吏侵吞公私财物的现象一贯十分普遍,这其中的操作空间远超你我的想象。我在考功司查到一件开宁19年濮州刺史上呈给吏部的行文,里面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开宁16年,黄河决堤,影响河南各府州县,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工部会同户部商议后,向河南各州县下发了一共720万贯的河道监修及难民安置的费用,并且准备重新分割划定河南的州县地域。可是,开宁18年夏天,洛阳地面发生塌陷,陛下因此认定擅自改动山河形势为不祥,停止了原定的工程计划。可这720万贯的费用却并没有追回,而是不了了之了,自然是被各州府县衙的大小官吏给侵吞了。而罗县令所在的滑州蒲城县也在这次河道监修调整的计划之中,自然也分到了不少钱。这和他原本所拥有的财富相比,可谓是沧海之于露珠。”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原来如此!若不是何兄所言,在下竟不知还有如此隐情。”李皝惊讶不已,话锋一转,又道“也就是说,此案不是寻常或偶然的冒充,而是一次蓄谋已久,计划周详的行动。目的便是杀人、夺位、掠取钱财。”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目前还只能这样猜测,但我们可以大胆地往下推。第二个问题,如果是蓄谋已久的杀人夺位,那么,冒充者是怎么知道真正的罗县令的信息的呢?要完成一次成功的冒充,需要知道被冒充者的姓名、身份、大致特征,以免被人轻易识破。同时还需要知道被冒充者的职位以及离京赴任的路线,这样才能准确地在半路上截杀他,完成掉包。可是,这些信息,寻常人怎么可能得到?”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李皝恍然大悟道“朝中有人泄露!不,应该就是吏部,吏部负责进行官员的考察和任命,可以直接获得相关的消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然,郑大人那天为什么要把大理寺叫过来?冯庆友为什么要监视我?这些人明里暗里地不希望我们再查下去,这样说来,不也讲得通吗?”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李皝面色凝重,低语道“若真是如此,朝中,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