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挥师南下(2/3)
决定孤注一掷。
于是,引兵数千出城,企图一举擒杀李烨。
然而,李烨早有准备。他见魏文盛出城,便佯装慌忙后退,引诱魏文盛深入。
魏文盛见李烨军退,以为对方怯战,便引兵向前。
此时,秦离率领的骑兵突然驰马而出,从魏文盛军阵背后发起冲击。
而罗灿则率领伏兵直扑正平城,争夺城门。
同时,李烨指挥另外两支埋伏的骑兵出击,然后率兵进行正面突击。
司州军顿时大乱,争相奔逃回城。
然而,城门已被罗灿夺占,魏文盛无法入城,最终被秦离击杀。
李烨顺利攻占正平城,城内守军尽数投降。
此役,右路军初战大获全胜,为进军洛阳打开了道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绛郡内的司州军纷纷前来投降,就连周边地区的反抗军也慕名前来投靠李烨。
随后,李烨派遣独孤青石迅速攻占了防御薄弱的河东郡。
与此同时,李烨获悉,并州左路军在进军上郡时,遭遇了司州军的顽强抵抗,导致进展迟缓。
李烨与徐陵并肩而立,凝视着地图,眉头紧锁,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李烨深吸一口气,无奈地说道:“看来,我们的计划需要暂时搁置了。”
徐陵认同地点了点头:“是的,原先的策略确实稍显激进。给我们一些时间来整顿部队,加固绛郡和河东郡的防线,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转向李烨,询问:“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李烨微微一笑,透露出一丝狡黠:“我打算吓唬吓唬他们。当然若是有机会长驱直入关中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李烨留下罗灿的部队,着手整合归顺的人马,并训练新兵。
他亲自率领主力南下,与独孤青石会合后,突然改变行军方向,向西疾进,直逼潼关。
潼关作为关中的东大门,扼守着洛阳至长安的重要通道,历来是军事重地,被誉为“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
一旦潼关失守,长安将直接暴露在李烨右路军的铁蹄之下。
北周朝廷闻讯,大惊失色,急令左侯卫大将军郑收调兵遣将,火速增援潼关。
面对形势的紧张,郑收无奈地从本已捉襟见肘的兵力中再抽调一万多人马,前往潼关支援。
当李烨率领的军队抵达潼关附近,深入探查后,他才深刻认识到,仅凭自己麾下的兵力,要想攻克由两万多司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