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缤纷旗帜(1/2)
第666章缤纷旗帜
“质量投射器……是这么回事。”
钟成自动忽略了前一个名词,太空电梯离现在还太远了些,十年时间恐怕是难以触及的。
但质量投射器不同,以超导电磁加速轨道为基础的质量投射器技术并不复杂,尤其是已经存在于联合矿业纸面上的月球质量投射器建设计划。
用于往太空中扔矿石的电磁加速轨道最大难度不在于技术,而是建设规模和成本。
在火箭与空天飞机技术以外,这是人类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廉价运输手段。
林炬:“就是局限性太大了,地球上的廉价手段还是要等太空电梯,其他的运载能力都太少了,尺寸、重量要求都很严格。”
钟成:“可即使是碳纳米管,重心也是很不好控制的,那要建一个很大很大的超级空间站,还有材料问题,至少要比我们现有的碳纳米管技术强度高50倍,韧性还要大大增加。”
关于太空电梯钟成自然不陌生,实际上最早的相关概念应该追溯到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他在189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畅想一座高度延伸至同步轨道的“赤道塔”。
1960年,同样是一名露西亚工程师修改了这个想法,正式提出了“太空电梯”,即最常见的从同步轨道垂下一根绳索的方案。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方案可行性并不低。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高轨卫星的信号发射功率,又能保持通讯强度,两颗卫星的信号通过连接的绳缆进行中转。
再后来,人们意识到这对于材料要求过高,降低其标准:
不再让绳索最底端连接地面,而是连接一颗位于低轨道的卫星,另一端连接一颗高于同步轨道的卫星,使它们的质心也恰好处于同步轨道。
1992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一次测试,绳缆在释放200米后卡住。
在36000公里高度的同步轨道,那里的航天器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垂下的绳子仅仅需要承受自身的重力。
1974年,此方案演化为航天飞机垂下一根缆绳,在围绕地球飞行时切割地球磁感线,用于航天器供电的测试。
1972年,“绳系卫星”计划转变,有人建议其与航天飞机结合。
进入新世纪,随着碳纳米管材料的突破,太空电梯再次成为了热议话题,然而具体计算后结果还是让人大失所望。
在最初的方案中,还需要在同步轨道之上的更高轨道放置一颗“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