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玩真的!图纸上的生死时速!(1/3)
“马主任上午的担心,句句在理。”
陈青锋的声音打破了凝滞。
“体外循环这块,常温还是浅低温?流量压力怎么平衡?”
“大人要保,孩子也要保,胎盘血供不能断,还要把对胎儿的影响压到最低。”
“参数,必须拿出个具体范围。”
“预充液、肝素剂量、鱼精蛋白中和,每一步都要精确到极点。”
体外循环组的周副主任镜片后的眉头锁得死紧,脸上的纹路都透着一股沉重。
“陈医生,这平衡点…太悬了。”
“我们查了文献,国内国外,类似的案例掰着指头都数得清,根本没路可抄。”
“常温体外循环对凝血系统就是个大麻烦,加上肝素化…孕妇情况还特殊…”
“没路,就蹚出一条路来。”陈青锋截断了他的话尾。
“周主任,难,谁都明白。但必须给个相对保险的参数区间,哪怕是理论上的。上了台,再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师开了口,嗓音有些沙哑,显然是反复琢磨过。
“我个人看法,流量按大人体重和生理需求算,压力死守在平均动脉压60到70毫米汞柱。”
“温度,34到36度,浅低温。”
“预充液多用平衡盐液和白蛋白,少掺水。”
“肝素,估计得比常规心脏手术给得少,ACT控制在350到400秒,比常规的480秒低,但得保证管路别堵了。”
“这玩意儿,得麻醉科和我们体外组,在台上眼睛都不眨地盯着,死死配合。”
陈青锋笔尖飞快在纸上划过:“好,这个区间先定下,回头再抠细节。麻醉科这边?”
他望向麻醉科来的钱副主任和一位资深主治。
钱副主任是个面部线条很硬朗的短发中年女人,说话透着利落劲儿。
“马主任的意思,这台麻醉,风险拉满,顶格处理。”
“诱导维持,用药全得选对胎儿循环影响最小、最不容易过胎盘的。”
“我们初步考虑依托咪酯诱导,七氟烷或者丙泊酚维持,加短效阿片类。”
“监测是重中之重,常规的就不说了,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必须上,可能还得加个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控心功能和容量。”
“胎心监护同步,妇产科老师必须在旁边守着。”
钱副主任的语气沉下去几分:“最难的是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