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章 把发动机踩爆了(2/5)
了快到停飞阶段了,没办法进行包线试飞(往报废飞那种强度)。
他们也尝试过解决,向上打过报告!
也陆陆续续来了一些飞行员,但都被这里的情况给吓坏了,纷纷写血书请求调到最危险的一线作战部队……
宁愿去最危险的一线,也不愿意留在985厂……
可想而知情况有多难。
但,再难也得干!
厂里这次可是下了死命令,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留住李干。
李干的感慨在林光明眼里,无疑是不满之色,他生怕李干有跑路之意,连忙说道,
“李排长,厂里对试飞员有专门的补贴,回头你填个表,我帮你递交上去。”
“一个月有十七块钱。如果你家属愿意来厂里,厂里可以安排工作,安排住房,总而言之,生活保障方面什么都可以提。”
李干惊讶地看着林光明。
穿越回来好几天了,基本了解了这个时代的情况。
十七块钱是什么概念呢?
这年月,义务兵第一年津贴才6块钱,第二年7块,第三年8块,第四年10块。
也就是说,每个月十七块的补贴,比第四年兵龄的志愿兵还要高。
看到李干如此神色,林光明心更慌了——李干的表情在他眼里,差不多是“你们就拿这个考验试飞员?”的意思。
1978年,军人待遇极低,连排级飞行员工资在百元左右,而同期985这样的军工类国营工厂呢,工作满一年的新职工已经能拿150块的高薪了!
因此,在林光明眼里,李干这是觉得厂里看不起他们试飞员。
这时,林光明不得不叹着气解释道,“李排长,我们厂难啊,建厂到现在,没有正儿八经搞过一个全新项目,都是吃老大哥211厂吃剩下的饭。”
“说实话,厂里已经有半年只发基本开支了,现在手里这个歼七出口项目是唯一的机会,要是拿不下来,厂子可能要撤编,人员要分流掉……”
实际上,985厂的情况比林光明说的更加糟糕。
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项目,得不到上级经费,就抱着歼-7的生产在啃,兼着维修歼-6。
但是这点收入对一个有上万人的飞机制造厂,压根杯水车薪。
所以,新型战机歼-8项目落在211厂之后,歼-7出口版这个项目就成了985厂的救命稻草。
听到这里,李干才意识到林光明误会了。
他巴不得留在985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