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现(4/5)
林晓雯会意地点头:“曝光这件事,防止更多工人受害。“
在劳动监察大队的督促下,鑫辉电子和众诚人力很快发布了联合公告:承认在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管理疏漏“,承诺将按劳动局要求补发工资,并“优化“薪资结构。
公告贴出的当天,生产线上的劳务派遣工沸腾了。有人欢呼,有人怀疑,更多人则是默默计算着自己能拿回多少钱。
“李哥,你能拿回多少?“一个年轻工人问。
李师傅掏出手机算了算:“三年下来,少说两万吧。“
周围响起一片惊叹声。对这群月薪四五千的工人来说,两万块相当于小半年的积蓄。
消息传到杨志强耳中,他既欣慰又心酸。欣慰的是工友们终于能拿回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心酸的是,如此明显的违法行为,竟然要靠工人自己冒险举报才能得到纠正。
“我们得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他对林晓雯说,“劳务派遣乱象太普遍了。“
林晓雯早有准备:“我联系了大学同学,他愿意在《南方工人报》上报道这件事。“
报道很快出炉,题为《劳务派遣工维权实录:被克扣的工资去哪了》。文章隐去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但详细揭露了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勾结克扣工资的种种手段。
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市总工会宣布开展劳务派遣用工专项检查,甚至有****表示将在下次会议上提出相关议案。
一个月后,补发工资的日子终于到来。杨志强和林晓雯早早来到鑫辉电子门口,与老赵、李师傅等人汇合。
公司财务室外排起了长队。每个出来的工人,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有人当场数钱,手指微微发抖;有人紧紧攥着银行卡,生怕它飞走;还有人偷偷抹眼泪,这笔钱可能意味着老家孩子上学的费用,或者父母治病的医药费。
轮到杨志强时,财务人员递给他一个信封:“杨志强,补发工资八千六百元,请签字确认。“
接过厚厚的信封,杨志强的手有些抖。这不仅是钱,更是对他们这几个月努力的认可,是对公平正义的肯定。
走出财务室,他看到林晓雯正在等他。阳光下,她的笑容格外明亮。
“拿到了?“她问。
杨志强点点头,突然有了个想法:“晓雯,我们拿这笔钱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什么?“
“成立个工人法律援助小组,“杨志强的眼睛闪闪发亮,“帮助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