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云初现(2/5)
''从中抽成,用工单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我们该怎么办?“杨志强握紧了拳头,“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当然不能。“林晓雯坚定地说,“但我们需要收集更多证据,了解整个运作机制。“
三人商量后决定分头行动:老赵负责联系其他有同样遭遇的老员工;林晓雯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杨志强则留意日常工作中的异常情况,特别是与工资计算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的几天,杨志强格外留意身边的细节。他发现生产线上的劳务派遣工大约占四成,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不高,对工资计算方式一知半解。
“李哥,你觉得上个月的工资算得对吗?“午休时,杨志强试探性地问同车间的李师傅。
李师傅是四川人,在鑫辉干了两年多。他苦笑着摇摇头:“谁知道呢?反正比老家种地强。咱们外地人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哪还敢挑三拣四?“
这种态度在劳务派遣工中相当普遍。多年的城市打工经历让他们形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心态,即使权益受损也不敢声张。
周四下午,生产线突然通知要开全体会议。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站在前面,胸前的工牌显示他是人事部的王经理。
“最近公司接到几个关于工资计算的咨询。“王经理开门见山地说,“这里我再次明确一下:劳务派遣工的薪资结构是经过劳动部门备案的,完全合法合规。“
杨志强注意到,王经理说话时眼神闪烁,不时用手帕擦汗。
“劳务派遣是一种灵活的用工形式,薪资计算方式与正式员工有所不同,但总体待遇水平相当。“王经理继续解释,“如果还有疑问,可以随时向人事部门咨询。“
会议结束后,工人们议论纷纷。杨志强听到身后两个正式工小声交谈:
“又来这一套,每次有人质疑工资就这样搪塞过去。“
“嘘,小点声。听说劳务公司老板是王经理亲戚...“
杨志强心头一震,赶紧记下这个信息。
下班后,他立刻找到老赵和林晓雯,告诉他们今天的发现。
“这个线索很重要。“林晓雯眼睛一亮,“如果能证明众诚人力与鑫辉电子存在利益关系,就坐实了违法用工的事实。“
老赵点点头:“我打听过了,众诚的老板叫刘金标,确实是王经理的表弟。但这只是传言,需要确凿证据。“
“我有个想法。“林晓雯压低声音,“公司内部网上有个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