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变迁(1/2)
早上起来,盆子里的一大堆衣服让杨一木犯了难,洗还是不洗?
这是一个问题。
愣了有好几分钟,最终转身去灶屋给自己煮了碗清汤面。
到了办公室,王芸王芸送来当日报刊和信件,有二力的电报,有罗阳的电报,有竹竿的电报。
竹竿已经到了京城了,但是自己没有贸然销货,也只是把货少量给化工商店,尚未赚着钱。
罗阳电报说梅森已支付首期货款,让去银行查一下到了没有。
二力的电报则简短许多,婚礼已办,还没扯证。
最令人意外的还是收到了林芳的信,这媳妇能耐了,竟为短短分别专门写信,大概浏览了遍,说是课程紧,封闭学习,不让回来,叮嘱他按照吃饭、早睡早起。
杨一木有些迫不及待地希望林芳赶紧回来,思念一个人真是一种煎熬。
这几天,大武城巷饭店装了电话,这可把老张显摆得不轻。
在这个通信资源紧张的年代,私人安装电话是非常奢侈的,而且还得看级别,只有市区领导才能申请在家里装电话。
可线路太少,那么多领导都只能排队等着,托关系找人批条的事情太常见了。
改革开放后,安州也新开了不少电话线路,电话户数都在翻倍增长,但是依然很难申请,通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方强前一阵子给店里装了电话,这也算安州最早一批自掏腰包装电话的用户,不过两三千块钱的初装费着实太令人咂舌,也引起一部分人眼红。
这时候,装电话的难题在安州也成了不小的社会问题,就连安州晚报也在长篇累牍地报道过。
老张装上了电话,直接气坏了不少人。
他们打到了邮电局,“你们邮电局是不是吃了他的饭了?为什么我们申请装电话拖了这么长时间都装不上?”
老张对杨一木说,“你申请了,拖上几个月到半年是常有的事儿,有的人一年多了都还没装
上电话。”
杨一木笑笑,拿起电话,打到乡政府、打到富平老家都是占线,转而拨了刘茂才在深圳的电话,无一例外还是占线。
再拨,占线。再拨,占线。
嘟、嘟、嘟、嘟的忙音像在嘲笑他的白忙乎一场。
老张搓着手,有些尴尬,“这电话主要是接订桌子的...不过晚上线路会空些,要不你晚点再试试?”
“早晚会好的,有电话也方便了,以后有事我可以直接打你们电话了。”杨一木抄下号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