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芙蓉城(2/3)
全砖石结构城墙。
而且陆北顾通过仔细观察,还看到砖上面有诸如“新繁”、“广都”、“灵泉”之类的字样,大抵是分包给了成都周围不同县烧的砖。
一行人穿过城门洞,喧嚣声如潮水般扑面涌来。
数丈宽的街笔直向前延伸,街砖被不久前降下的雨水洗得发亮,两侧沟渠中清水潺潺。
仔细看去,这里的街砖跟合江县大不相同。
地上的街砖都是特制的细长砖,要么呈“人字形”要么呈“回字形”,这样一旦下雨,雨水就能顺着砖面很快流向两侧的排水沟渠。
而如今的成都城已然有16条大小水道,其中4条主排水沟贯穿城墙,用来将城内废水引至城外,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已经相当成熟了。
不过相比于街砖这种小细节,最引人注目的却是街道两侧的商铺,清一色两层或三层木制楼阁,朱漆栏杆间悬挂着各色招牌幡子......薛涛笺铺、张记川扇、锦江茶坊等等。
各种店铺根本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这里的繁华程度可谓是冠绝四川。
街边茶肆里,几个文士模样的男子正在品茗闲聊。
“过阵子就要到沐佛节了,城内外各大寺庙现在都在张灯结彩,合该好好去耍一番。”
“不错,我听说昭觉寺、大慈寺,皆有浴佛斋会,可不能错过。”
陆北顾瞥见他们案上摆着精致的瓷盏,旁边小碟里盛着切成花瓣状的腌梅子。
这种茶肆就算是中高端的了,而两侧还有大量临街的露天茶肆。
似乎是因为市民阶层壮大的缘故,明明是上午该做工的时间,陆北顾一路走来,却看到沿街茶肆里面几乎是座无虚席,全都是在喝茶聊天打发时间的人。
显然,这是大宋商业发达的某种体现,但好坏很难评价,甚至不能用单纯的“好坏”来评价这种现象。
而这仅仅是四川最繁华的城池而已。
陆北顾其实不太能想象到,这个时代的开封,究竟会繁华成什么样子。
马车拐入另一条巷,路面顿时窄了一半,却更加热闹。
两侧摊贩支着油布伞,叫卖声此起彼伏。
有个老婆婆在卖“辣脚子”,也就是用茱萸、花椒腌制的鸡爪,红艳艳地堆在荷叶上。
旁边小贩推着独轮车,车上木桶里漂着白生生的豆花,现舀现卖。
“客官尝尝?正宗的‘河水豆花’!”小贩热情招呼。
已经在泸州吃过了江水豆花的差役们表示婉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