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官人买匹蜀锦吗?(1/3)
前院每张花楼织机前坐着三名女织工,一人挑花,一人挽花,一人投梭。
见有人旁观,女织工们也不害羞,反而有个坐在椅子上摇竹篾扇的妇人站起身来,热情地上前问道。
“官人买匹蜀锦吗?”
陆北顾悄悄退至众人身后。
这可不兴瞎买,嘴一软应下来,别说一匹蜀锦,就是半匹,都得把他腰包掏空了。
毕竟蜀锦自汉末以来,就是华夏最顶级的奢侈品之一了,小老百姓是真的消费不起。
不过虽然买不起,但看看制作工艺也是好的,过眼瘾又不花钱。
见他们没有扭头就走,那妇人就大大方方地给李磐介绍着:“每根综线对应一根丝,要织‘方胜纹①’得用六十综,织‘盘绦纹②’得七十二综。”
她说话时,挑花工正用花针在耳子线间穿梭打结,花针翻飞如蝶,那些原本杂乱的金线突然显出菱花纹的雏形。
而花楼织机的提花部分由综片、纤绳、花本等部件组成,挽花工在花楼上操作提花机,通过提拉经线形成图案开口,投梭工则负责将不同颜色的纬线穿过经线开口,经纬相织,形成图案。
陆北顾俯身细看,发现织机下的竹筘③上刻着细密的刻度,每投一梭,就得用筘将纬线打紧一分,力道均匀得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
而织蜀锦并非是织一层,上下起码要织七层,织工互相配合,不停歇地织一个时辰,连续精准投梭上百次,也只能织出来拇指盖那么大小的蜀锦。
所谓“寸锦寸金”便是这么来的。
怎么说呢?反正看了一阵子,陆北顾就觉得,贵的东西确实是有贵的道理。
随后,那妇人又带他们参观了一下中院。
中院晾晒着这次刚出缸的彩丝,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栀子与槐米染出来的黄丝,另一种是板蓝根染出的蓝丝。
至于其他的颜色,可能不是这次染的,他们就没见到。
不过除了这些普通的颜色,也有特殊的颜色。
比如陆北顾就看见有个少年用竹竿挑起丝线,在特制的阴棚里绷直,那些丝线远看是纯色,近观才发现每根都含着四五种渐变色,像把朝霞拧成了丝一般,着实炫目。
这种就是特制蜀锦才用得到的丝线了。
而到了后院,则是蜀绣刺绣的地方。
这里静得出奇,最靠近他们的绣娘,正在安静地绣一幅《荷池锦鲤图》。
成品的蜀锦本就图样极美,这些绣娘,做的则是给私人订制的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