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来自何聪的记恨(5/13)
把陆北顾唤来。”
这篇策论,有些未尽之意是无法在大庭广众之下探讨的。
而有些其他事情,李磐也打算与陆北顾私下里好好聊一聊。
——————
①墨义,即从经义中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笔答,考题通常选自《春秋》或《礼记》,题量规定为十道。
②帖经,即将经典原文的前、后句子裁去,只露出中间的某一两句或某一两行,让考生将前、后补齐,考题通常选自《论语》,题量规定为十道。
③宋朝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包括进士科、诸科、武科,特科包括制科、童子科,其中诸科指的是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明字等专业取士的科目,诸科考试虽难度较低但考中后仕途往往极为艰难。
④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第2/2页)
所以,李磐对县学任何人说话,都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更何况,李磐说的这番话,其实也着实算不上有多令人难堪。
可何聪听了这话,脸色却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跟变脸一般。
“是,学生知道了。”
何聪行礼过后埋首离去,周围的声音像无数根针扎在他身上,身边的人不管说的是什么,落在他的耳朵里,都自动变成了对他的嘲笑。
“听说他刚才还嘲笑陆北顾......”
“这下脸丢大了......”
“平日里仗着家世耀武扬威,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罢了......”
咬着牙的何聪,死死攥着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肉里。
“陆北顾!光是策论好又如何?距离县试不过短短两月,你是不可能考得上州学的!”
“我依旧会是第一!永远都是!”
随后知县李磐回到了室内,此时县学掌谕将陆北顾之前的成绩资料拿了过来,正是李磐吩咐要看的。
看着翻阅资料的李磐,掌谕斟酌了一番词句后说道。
“陆北顾的墨义①成绩太差,帖经②、诗赋也只能说中规中矩,如今距离县试日子可不远了。”
言下之意便是告诉知县,哪怕策论足够优秀,可陆北顾其他的成绩还是拖后腿了,这样的话就很难通过县试。
而这,也是陆北顾的致命缺陷。
实际上,在大宋科类复杂的科举制度③里,正常士人,只要不到自觉科场前途无望,考的其实大多都是进士科。
而进士科自太平兴国三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