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师母(2/3)
倍,将泡沫推升到巅峰,然后用三十年还债。
余切居功至伟啊。
如果没有他又是写,又是写论文,即便是早商定对外贷款哪怕一个月,最终都会造成更长久的损失。
于是原先三峡工程的泥沙淤积论证组的这一批专家,就把汇报变成了庆功会:因为工程虽然遥遥无期,却有可能意外节省了大量成本。
贷款重新签了,外国专家也跑了,结果却是好的。
余切受邀参加他们的庆功会,一些报告记者和报告文作家也跟着前来。林炳南作为项目组的组长,代表所有人朝余切敬酒:
“同志们,《落叶归根》写的好,《小鞋子》写的好……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的项目,但余切的论文却影响到了!”
“我知道厉害的作家往往多才多能,也有同时在多个领域做出贡献的人物……也许余切就是这样的人。”
会上掌声如雷。
余切也喝得大醉。
上一次他这么开心,那还得是老山前线回来的那天晚上。
欢庆之余,众多研究员们又开始沮丧。林炳南道:“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从1983年开始,我们已经用了好几年全国各地到处跑,也只完成了工程前期论证的一小部分……全国其他地方也在进行考察,有许多个项目组,这个事情最早要到86年,才能由中央进行定夺。”
“所以,我们的成果可能要被封存,我们的努力说不定就白费了——也可能将来重新被启用,可能是八年,可能是十年!崇明岛连接到陆地的那一天,根据我们的函数来算,要几百年,我看不到了,但我希望能看到我们的研究有用武之地。”
林炳南这话说完,很多人都忍不住落下眼泪。大家都要重新回到天南海北,再下一次进行建设,那都换了一个建设团队了,不知道这些人看到他们这些“前辈”做过的先期论证研究,到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因为前期的动荡,国内的水利工程师培养青黄不接,这一批工程师的普遍年纪都挺大,有的还是五十多岁后重新去国外进行培训的……十年之后这桩大事肯定不可能是他们来完成了。
余切安慰他们:“我不是水利专家,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成,但我祝愿你们的事业能够成功。”
大家共同举杯,念起那一首诗: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