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清算,尘埃落定(6/29)
官与王圣那种人动手。
那就注定其中定有隐情。
加之昔年刘祜对邓绥的态度转变。
其中缘由又何须再猜?
此事一出,甚至更是让群臣对刘祜这个皇帝失望了。
刘祜这一系列的行为简直是将他的愚蠢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种情况下。
群臣竟然给刘祜定下了一个完全出乎了顾熙预料的谥号。
——景平。
景意大汉天下平稳,隐意可为“虚景”,直指如此盛世与刘祜无关;
平则直指刘祜昏庸无能,晚年造成大错。
其实这个谥号看似是极为合理的,而且只看明意的话,也远远算不上恶谥。
但关键的就是其中未带“孝”字!
两汉至今。
除却高祖皇帝刘邦与光武皇帝刘秀,这两个开国皇帝之外。
所有皇帝都带有“孝”字。
而刘祜未带此字,便说明了问题。
对此,群臣的解释为:“刘祜承继君位,当为孝和皇帝、和熹皇后之子。”
“而顾熙受两人托孤,但刘祜却怀疑起了顾熙。”
此为不孝之举。
另外刘祜临终之前种种行为,动摇大汉社稷。
亦是重大失德。
所以不可带孝字。
对此,顾熙并未做过多评判,而是将这个机会交给了刘保。
刘保的聪明在这种情况下便显现了出来。
尤其是在经过顾熙教导之后,他虽然年龄还小,但却显然有了一定的执政能力。
眼看着群臣都认可这个谥号。
他直接答应了此事。
不过却又当众说出了“既为人子,必承父过,朕此生定会如昔年孝文、孝明皇帝时那般治世,以赎先帝之罪。”
既安抚了群臣,亦留下了“孝”名。
群臣对于刘保能说出这种话,十分的震惊。
这是明君之象啊!
随着国丧结束,刘保又是举行了一场正式的登基大典,并宣布改元“永建”后,一切彻底尘埃落定。
至于刘懿这个小孩子。
则是根本无人在意。
整个大汉竟又隐隐有了昔年邓绥在世时的那般气象。
年幼的天子坐镇龙椅。
顾熙治世。
不过却也有不同。
经过此次事变之后,顾熙是真的有些变了。
以往的他从来都不会持剑上殿,朝会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