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灾患丛生,大汉之劫(7/30)
急。
刹那间,一股强烈的不安之感涌上顾熙心头。
他望向为首的宦官,蹙眉沉声问道:“究竟何事?”
“太傅!”
一众宦官瞬间齐刷刷跪地,为首之人带着哭腔说道,
“陛下抱病,已然驾崩。”
“太后有请太傅即刻入宫!”
“啪嗒”一声,顾熙身形猛地一颤,手中的奏折不受控制地滑落于地。
延平元年九月庚辰日;
——刘隆崩于皇宫之内。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本就不稳的人心在这一日起,似已有崩溃之象。
—————————
延平元年。
四月壬辰,会稽地动,山陵坼裂,阴盛侵阳之象。
五月,京洛暴雨,洛水横流,浸没田舍。
河东垣山崩,伤亡甚众,太史奏称:“水失其性,此阴迫阳之咎。”
六月,北疆蝗起蔽天,禾黍尽绝,野有饿殍。
《诗》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贼。”盖赋役苛暴之应。
七月,大疫遍及天下,兖冀尤甚,户牖悬素。
秋气反常,金木相沴故也。
九月,荆扬赤地千里,陈留夜陨星如斗。时人窃议:“荧惑守心,紫宫动摇。”
至庚辰日,帝崩于内殿,天象人事相激荡焉。
———《后汉书·五行志》第2/2页)
刚开始时,他还能坦然应对一切。
毕竟因为顾氏的存在,如今的大汉国力远比想象之中还要强。
面对会稽郡以及洛阳周边的水灾。
他处理起来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只需要开仓放粮。
大汉的底蕴还不至于因为此事而伤筋动骨。
但随着北方发生蝗灾。
顾熙就不得不面对更加庞大的难民群体,要更为细致的安排每一项支出。
最关键的是,这接连的天灾对朝堂的影响。
不知是从何时起。
朝堂上便渐渐有了一种说法。
那便是这连续的天灾,是因为邓绥以女君之名掌权。
顾熙没有被针对是因为顾熙已经执政很久了。
从永元十三年起,他便在一点点的参与朝政,也就是差个名号罢了。
自然不会有人把这些挂在顾熙身上。
如若不然的话,那便有着殃及到刘肇的可能。
但邓绥就不同了。
其实若是没有天灾的话,有顾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