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马皇后的灵感(1/6)
朱标虽然很聪慧,但毕竟才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恰好处在质疑一切的年龄。
同时这也是非常容易情绪化的年龄。
当他认可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偏执的觉得好,反之则会觉得哪哪都不好。
马钰算是被他发掘出来的,为此还挨了马皇后一顿训斥。
马钰的能力越强,他被母亲训斥的‘含金量’就越高。
在某种程度上,两人之间也算是建立了一些关系。
至少朱标是这么认为的。
我察觉他是人才,顶着压力将他保了下来,结果是个治国大才。
这多是一桩佳话啊。
想想他就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这就让他在内心深处,对马钰有一种不一般的认同感和期待感。
下意识的就希望马钰更强,也愿意相信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所以,自从听过‘孔孟为本,管荀为用’的观点,他就开始研究《管子》和《荀子》。
作为监国太子,在协助马皇后处理政务的时候,他心中积累了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很多是马皇后都无法解答的。
但他发现,自从看了这两本书,很多问题都有了思路。
这让他更加觉得,马钰的观点简直就是真理。
所以他就将更多精力,用来研究这两本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把精力用在这里,对儒学的研究自然就松懈了下来。
宋濂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他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先进行了一场小测验。
他的本意是,朱标这几天学习不用功,肯定答不好。
到时候自己顺势进行一番劝诫,叮嘱他好好学习。
如此既能让太子认识到错误,还保全君臣之间的面子。
他的想法不可谓不完美。
而且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前几个问题朱标答的都不太好。
直到最后一个问题,一切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个问题是‘四知据金’。
东汉时期,名臣杨震路过昌邑,被他举荐得官的昌邑令王密夜赠十斤黄金。
并说没有人知道这事儿,你就收下吧。
杨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人知?
然后拒绝了赠金。
这就是四知据金的典故,后来很多人给自己的书房、客房之类的,命名为四知堂,就是这个原因。
按照正常逻辑,朱标应该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