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骑兵死地(5/15)
近。
第三日,细作回报,泗州黄得功派兵出城,收集和焚毁,淮河上的舟船,淮河上出现梁军水师,山东袁时中率兵四万,自山东进入淮北。徐州地界,梁兵已经多达五六万人。
情报传来,种种迹象表明,一张大网已经张开,再不走就完了。
这时,在清军大营内,多尔衮召集众将议事,商议撤退之侧。
清军众将围着地图,神情都十分沉重。
何洛会沉声道:“下游河面宽阔,又有袁时中北岸布防,上游则有高欢守在徐州。奴才建议,还是走下游,一是因为我们在淮安有些船只,二是对岸袁时中肯定比高欢弱。再者,走中游和上游,即便跨过淮江,还要跨一次黄河!”
多尔衮闻语,站在地图前沉思一阵,半响指着徐州道:“这里北面、东面是黄河,南面是淮河,西面是黄泛区,乃是死地!若是大军进入,又不能破围而出,极有可能被高蛮子,困死在这里。本王决定,走下游渡河!”
军令一下,大军约定明日清早拔营,可是令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刚结束商议,各将返回营中,吴三桂就点齐兵马,连夜北奔。
诸多投降的汉军和北明军见此,也大多立时拔营,向北逃离,将八旗主子甩在后面。
这使得多尔衮勃然大怒,连忙下令连夜拔营。
次日半晚,清军一日一夜,骑兵狂奔二百余里,抵达淮安附近,意图过江。
却发现吴三桂等人,驻足江岸,望着淮河兴叹。
因为黄河夺淮,所以此时淮江下游,水面极为宽阔,并不逊色于长江。
多尔衮打马来到江边,看着江上被梁军水军,击沉的漕船,河水中起伏呼救的北明军人头,顿时就黑了脸。
(求月票,推荐,追订,求大家多多支持)
第2/2页)
说着,高欢目光扫视众人,沉声喝令,“此战必胜,一个鞑子也不许逃离!”
众将闻语,都是精神一震,哗啦啦起身,肃然抱拳,朗声回应,“臣等遵命!”
~~~~~~
滁州东北扬州西北方的天长县。
这里是淮南交通要冲,清军大军屯驻于此。
此时,多尔衮已经放弃对出现在西面的梁军发起进攻,大军也没撤回扬州,而是到了天长县。
眼下随着各地情报传来,战局可谓急转直下。
在得知梁军向东跨过黄泛区,抵达徐州后,清军上下都陷入了极度震惊之中。
这不只是因为清军的后路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