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双辕车(2/2)
费尽周折,甚至用上了国尉许历的关系,才给他寻这么个差事,可不容易啊。他如今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走,只靠他那瘸腿老父的话,家里估计就要揭不开锅了。
明月看在眼里,便问道:“李谈,你为宫廷驾车,迎来送往,能得到多少俸禄?”
李谈脸色有些黯然,低声说道:“小人月奉八石,岁奉不满百石。”
“原来是斗食吏。”
明月了然,春秋时期,御者是贵族才能担任的,只是到了战国,随着战车的地位急剧下降,和贵族阶级的沉浮起落,驾车的人多半不是什么地位高的。
李谈的俸禄不多,平均下来每天只能得到一斗二升的粟米,所以叫做斗食吏,是赵国诸官吏里地位最低下的。
按照《汉书.食货志》里对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追溯,农民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150石。一个人一月要吃一石半的粟,在这里,石是容量单位,一石半相当于15斗,150升。这里的“升”是指战国小升,折合今天120毫升,150升无非也就18公升而已。
这18公升粟还是没脱壳的小米,舂好后重约20公斤,在很难吃上肉,体力劳动又重的战国,一个月吃这么多粟,其实也不算夸张。毕竟按计划经济时代计算,一个成年人每月的定量是15公斤大米,就这样还饿得前心贴后背。
如此算下来,一个五口之家,五个人一年要90石粟,这还不算口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