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篇 完结(1/2)
刘邦与项羽的死亡,宣告楚国与汉国的终结。
一年后,秦国发起全面进攻,白起亲征,五个月之内便横扫天下,七国全灭,那些小国也归于秦国。
嬴政灭六国后,觉得以王号不足以显现自己的丰功伟业,想自己可是合并了天下,觉得其功比那些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高,于是乃称皇帝。并且改“孤”,为“朕”。
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36郡,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为首都。
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
、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从齐燕来的儒生方士们把儒家的“封禅”也作了改头换面的修改了一遍,盛传自古帝王莫不举行封禅典礼。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三十三年,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