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又见托尔多(2/3)
下:“是纯粮酒的味道!”
“四十斤六十度老烧锅,够不够解你们乌力楞的酒虫?”林川笑着揭开稻草。
“国营松花江酒厂”的朱红戳记让托尔多眼睛发亮,这是只有特供渠道才能弄到的好酒。
“太好啦,馋死我啦,快跟我们回去。”托尔多大笑着冲后面招手:“叫人来帮忙!”
山坡顶上传来急促的鹿铃,几架桦木雪橇冲破雪雾,索伦族男人们脚踩滑雪板,在雪地上划出优雅的弧线,动作利落得仿佛仍在山林围猎。
“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林川问道。
“听到枪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过来看看。”
托尔多笑道:“没想到能遇见你们,真是太巧了。”
当驯鹿雪橇碾过冰面时,林川看见树上挂着悬着成串的兽骨风铃。每块骨片都刻着索伦语符文,风掠过时发出空灵的呜咽。
这是索伦族冬猎前的”唤山仪”,祈求山神恩赐猎物。
托尔多摘下狍皮帽,朝着风铃方向洒出一把炒松子,碎屑刚落上冰面就被窜过的雪貂叼走。
“山神收下供奉了!”
索伦汉子们欢呼着甩动鞭梢,驯鹿角上绑的铜铃应和着风声。最大那头头鹿的角间卡着块桦皮神牌,画着三只眼睛的山神"白那恰",鹿群踏过的雪地留下莲花状的蹄印。
绕过结着冰瀑的山坳,乌力楞的冬营地宛如雪海孤岛。二十余座希楞柱环抱温泉而建,蒸腾的热气在兽皮帐篷顶凝成冰凌,阳光下像缀满水晶的伞盖。
最中央的族长希楞柱挂着熊头骨,下颌骨系着九色布条——代表九个被山神庇佑的寒冬。
女人们正在温泉边鞣制皮子,用犴骨刀刮去脂肪的皮毛铺在雪地上,孩子们把混着草木灰的温泉水泼上去,这是索伦族独有的”雪鞣法”。
见到雪橇队,她们立刻唱起《迎安达调》,歌声惊起松枝上的雪鹀,扑棱棱掠过林川肩头。
“四十斤高粱酒,二十斤粗盐,两百斤白面,二十块肥皂,五十盒火柴……”
站在希楞柱前,林川带着托尔多清点完货物,算是正式交接了。
索伦族人接受货物时,也会严格遵循祖制:
面粉袋要先割开小口,由最年长的妇人阿尼格品尝,然后被小心码进防潮的桦皮仓;
食盐需用犴角杯量取,每杯就代表了一头成年犴,然后用鹿胃袋分装;
当林川递上火柴时,所有男人都要用火石擦出火星,再以新火柴引燃,象征薪火相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