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吃肉喝汤(2/3)
低价精盐,还不如让我国名正言顺去做,匈奴单于并非庸主,又有匈奴大国师出谋划策,不可能不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
最无缺紧急上奏。
“有道理!如此一来,我国赚了匈奴人的钱,单于还得谢谢朕呢!”拓跋穹发现商机,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准奏,立即让人动员。
如此一来,西秦不但能够最大化止损,还有望趁机盈利,相当于梁萧吃肉西秦喝汤,至少好过本国单方面吃亏……
毕竟梁萧能迅速交付这么多食盐,就说明徐州食盐完全不愁产量,很快便会波及天下。
最吃亏的,无疑是江南的门阀盐商,其次是北方匈奴。
只有西秦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及时止损,甚至有望盈利。
中原地大物博,包括食盐在内的资源给了匈奴人拼死入侵的动力。
对于最无缺的计划,西秦一众文武也只能全力支持。
毕竟各家在盐政都有利益相关的人员,此事也能照顾他们的利益,这也是拓跋穹与最无缺这对君臣组合能让西秦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
此时,匈奴单于正在为徐州那边送来的消息发愁。
“徐州产盐量突然激增,是何原因?”
就连大国师也是寝食难安。
匈奴效仿西秦,盐铁官营。
若是徐州往匈奴走私这种低价高质的精盐,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不如求助西秦,适度让利,再借此机会向西秦收购些粮食,方便整军备战……”大国师思来想去,唯有如此建言。
单于无奈,也只能答应。
两国可谓一拍即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两国合作。
而此时梁萧正在天策府,亲自接待司马家的代表。
当朝太傅司马延年的侄子,吏部侍郎司马允年的长子,吏部员外郎司马桐。
“武君何故禁航,是打算对我们几家米商吃拿卡要么?”
司马桐率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刻意强调“几家”。
实际上,受损最严重的就是司马家和端木家,两家米商带来的存粮占了九成以上,本想赚个盆满钵满,再挑起徐州各地暴动,谁承想,梁萧已经做了万全准备。
公羊氏的米商来徐州的只有三五个,损失与他们两家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
毫无疑问,接下来梁萧是打算把他们两家的粮食吃干抹净。
徐州的存粮足够坚持到秋收,梁萧还要拿下这么多粮食,自然是为了接收更多的江南流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