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开光菩萨,燃一品檀香(1/2)
“画毯也没有了,我让娃子随你挑回来。”
百甘嘉措不姓百,不是上师,称不上喇嘛,可他对称呼并不介意,直来直去道,“鳌公,遏公晋太师,要做法式,画毯急用,今天就要。”
鳌拜也不姓鳌,姓瓜尔佳,遏必隆也不姓遏,姓钮祜禄,百甘嘉措同样不介意大人究竟姓什么,他只想卖“法毯”。
“法毯”这玩意,不像天珠,转轮等法器,藏传佛教原来是没有的,正如中土寺庙早先也不卖佛像。
可那又有什么呢?早先的隆福寺是和尚庙,如今不照样与喇嘛混居联营了?
玉皇会本是道教节日,不照样在和尚喇嘛寺外举行了?
非但在和尚喇嘛庙外过道教节日,同样的玉皇会庆祝活动,也在宣武门外的天主教堂外举行着。
那是一座在明朝万历年间,由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马窦修建的教堂旧址上重建的天主教教堂,俗称“南堂”,由神圣罗马帝国传教士汤若望奉旨于顺治七年督造。
顺治皇帝,福临,就是一个天主教徒,驾崩前两年,受临济宗僧人憨璞,玉林琇及其弟子行森影响,改信佛教,法号“行痴”,还曾让内侍太监吴良辅替其削发,在悯忠寺出家!
只不过顺治一崩,吴良辅就被恼羞成怒的太皇太后,在康熙元年就给砍了。顺治就是去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的那天,回宫当夜病倒的,确诊为天花。
满人,正式的族名为“满洲”,信奉的是萨满,与日本神道教一样,属于泛灵教。
由于满蒙一体,满人受蒙古人影响颇深,蒙古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也就是红教与后来的黄教,中土俗称喇嘛教。
不少满洲贵胄信的“佛”,就是喇嘛教,连隆福寺的和尚都与喇嘛联营了。
之所以道教的水陆道场,玉皇会能在和尚喇嘛庙前办上,就是基于静云和尚嘴里那个“贵人”的忽悠。
县城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赶集”的日子,“集”之
一字,就是人气聚集,财源滚滚之地。
庙前最热闹,人气最旺是什么时候?当然是“庙会”,重在一个“会”。
庙前有了人气,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流,自然而然就会转化为游客,香客。
临时一个起意,迈腿就入庙门,随手买炷香,朝功德箱里塞俩钱,只要人流有了,人越多凑热闹的越多,基数越大,和尚庙越挣钱。
黑眼仁见不得白银子,有了钱,和尚寺外开个道教的会都不是事,相国寺还开烧猪院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