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教学也能涨经验?(2/4)
手:“诺,一起看吧。下回可要记得带哦。”
裴瑜好奇地低头,看向这个年代的英语课本。只见粗糙的32开黄皮本上,用油墨印刷着课文和单词表,书的边缘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仔细一看内容,这不是《新概念英语》吗?她上辈子为了在考研英语中拿到高分,早就背完整套《新概念英语》了,就算不问系统也记得一清二楚。
1986年,留美潮流虽然已经吹遍华国大江南北,但是像这样的英语教材还是很难买到。桌上的这本《新概念英语》,1967年就问世了,可是直到去年,也就是1985年才在华国首次出版。
校长的父亲是教育委员会的副主任,为了搞到这批教材,可是费了不少人情和财力,才让学生们第一时间用上。对这个班级里的学生们来说,朗读背诵这套来之不易的教材里的课文和单词,是每天早上都要做的事情。
裴瑜翻了翻李招娣的书,直言不讳:“你这样做笔记,对学英语帮助不大。”
李招娣单手托腮看向她,眼睛亮晶晶的,“哎”的一声,道:“谁的英语水平比得了你呀,听说你们家以前聚餐要说英文,就连管家都是满口英文,真的吗?”
裴瑜失笑:“没那么夸张……”话还没说完,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段记忆,那是父母告诉她的裴家往事,“额,很久以前可能是这样吧。”
李招娣伸出手,帮裴瑜拨开挡在眼前的发丝,语气里带着羡慕:“别谦虚了,在这种家庭里长大,你的英语好很正常。我可没有你的条件。”
1986年的中国,英语教育基本还在婴儿学步阶段。学校里教的英语,就是背课文、记语法,口语和听力几乎无人问津。也不是不重视,只是实在不知道怎么学、怎么教。
很多英语老师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都一言难尽,教学生?太难为他们了,他们没把学生的英语口音带偏就不错了。
李招娣就是学生中的典型例子,虽然她已经很努力了,坚持把课文背了几十遍,但一开口说起英文来还是磕磕巴巴,发音也不准。
裴瑜把长发全部拢在背后,挡住李招娣企图继续捏她脸的手,语气认真起来:“条件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学习有一些科学的方法,你知道方法后,多做刻意练习,也能学好。”
“我不信,我怎么可能把英语学得和你一样好。上次考试,我的英语成绩差点就要不及格了。”说到这里,李招娣的眼皮垂了下来,眼神暗淡,泫然欲泣。
裴瑜受不了女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