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四十二)(1/2)
走走停停花了约半个时辰,两人终于见到了村庄里袅袅升起的炊烟。
走到村子近前, 恰好遇上一个老妇人出门打水, 看她趴在村口的井边吃力地拽着桶往上提, 阮孟卿立刻快走两步上前帮了她一把。
“谢谢, 谢谢啊。”
那老妇人一边道谢一边擦着汗抬起头来, 与陈珈兰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陈珈兰顿时一惊,原因无他,这个老妇人她认识。几个月前, 去京城的路上她曾帮一个痛失爱女的老妇人鸣过冤, 本以为当初别过后再也不会相见, 没想到对方现在又站在了她面前, 而且还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地处偏僻的小村子。
“姑娘, 又见面了。”张大娘也微微一愣,随即笑着反应过来同她打了声招呼。
“张大娘, 你怎么从罗城里搬出来了?”陈珈兰疑惑地扫了眼她手里提着的水桶,又瞥了眼她刚刚走出来的那间屋子, 脸色立刻有些不好看了, “难道案情告破,我走之后, 有人为难你了?”
以林家、薛家在罗城里的本事来看, 还真有这个可能。路见不平仗义出手者最怕的就是这种事, 看似好像伸张了正义,最后你自己拍拍屁股一身轻松的走了,留下被搭救之人成为权贵发泄的对象, 处境没准比之前还糟糕几分。
陈珈兰临走前只收了张大娘半数的酬劳,余下的留着让她自己傍身,也劝过她说薛林两家可能会对付她,让她小心为上,必要时可以换个住处避避风头,张大娘那时不甚在意,也无惧可能存在的报复,坚定地表达了不搬家的决心。如今她竟然来到了这里,焉能不让陈珈兰多想?
张大娘一看她神情就知道她误会了,当即解释道:“诶姑娘你放心,不是你想的那样,薛林两家经了那一役,早就不复以往的嚣张气焰了,也没有什么人刁难我,是我自己在罗城里头住不惯了,才决定搬出来的。”
“我在原先那地方住着总是想起我那福薄命苦的女儿,怕再触景生情,徒增伤感,赶巧
了以前娘家村里的人找到我说唯一活着的那门亲眷也没了,老太爷生前没有一儿半女的,走之前想起来还有我这么一门亲戚,就把屋子和两块地留给了我。我当时一想,正好不想在罗城里待了,就收拾收拾东西住到了城外的郑家村。”
她一边说着一边招呼两人进自己屋里坐坐,阮孟卿没有推拒,替她拎起水桶就往屋里走去。
“这位是姑娘的夫君吧,哎哟,长得可真精神。”张大娘拖了条长凳让他们坐下,忙活着要给他们倒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