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章 洞房花烛(1/3)
噼啪的鞭炮声响过,有司仪高喊着吉祥话,跨火盆,红红火火,迈马鞍,平平安安,司仪一般都是村里长得好口才好的中年男子,有人专门干这个,能得东家一顿好酒好菜和两元大红包。
整个流程都有人指引,拜天地,拜领袖,拜父母,给改口钱,再挨桌敬酒。农村办席极其热闹,大嗓门一喊,酒缸子一端,不认识的人都能干两碗。
一大群孩子在墙根底下互相挤着玩,边笑边喊:“挤呀挤呀挤香油,挤出粑粑换糖球!”实在吵得没法了,英子就挨个给发糖,发花生豆,叫他们外面去玩。
赵棠棠看着大伙儿笑闹,觉得心里被喜悦塞得满满的。
这里一向都有闹洞房的习俗,热热闹闹,花样百出。招待一天,好不容易婚宴散了,宾客却都意犹未尽,先是吃子孙饽饽,由女方家包的饺子,带到男方家,煮的时候故意不煮熟,长辈们笑着问新娘“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寓意早生贵子。
年轻人们领着孩子们,准备一个脸盆当作河,肥皂盒当作船,在肥皂上插火柴,大头朝上。新人嘴里叼着细线,细线中间缚着香烟。用点燃的香烟去点肥皂上的火柴,这叫“一帆风顺”。
还有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叼着旱烟卷儿,让赵棠棠给点烟,每次她划着了火,旁边都有人“呼”地一下吹灭,直到给这些孩子们兜里塞满了水果糖,他们才心满意足地跑出去。
吃完了细线吊着的苹果,英子就开始轰人了,人们自然不干,又缠着新郎官在院子里喝了好多酒,等到最后的宾客喝得醉蒙蒙的,迈着方步回家,已经超过了十一点。
陆淮川洗了把脸醒醒神,今天酒可喝了不少,多亏后来英子偷偷给他换成了凉水,要不然估计早喝趴下了。
进到他们住的小小的厢房一看,赵棠棠一动不动地坐在炕沿上安静等待,她换上了自己做的墨绿色衣裙,剪裁合身,古风古韵,绣着繁复的花纹。她的确比他们初见时瘦了许多,化着精致的妆,灯光下一看,竟然是极美的。
陆淮川许是喝了酒的缘故,笑得傻乎乎的,他尽力控制着自己的脚步,使自己的跛脚看不出来,慢慢走到她身边。
她举着一把圆圆的扇子半遮着脸,柔柔地道:“请夫君做‘却扇诗’!”
“啥?”陆淮川挠挠后脑勺,入洞房还要作诗?这是哪里的规矩?
他坦言道,“我只会背领袖诗词,领袖语录……”
“情诗一句不会吗?那我今天、好不好看?赞美一句总会吧?”赵棠棠说到后面声音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