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蒲山公兵败走汾水(2/2)
好书推荐: 她是龙
长生百万年,我被认证为大帝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重返七零:天才工具人爆改剧情
一商甲天下
我的忍术不对劲
穿成反派丫鬟,他读我心苟到最后
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
十四亿国民的王国继承人
凡女登仙录
骑兵队簇拥着李密离开。然而门外却有近百士兵没走,在一名兵头的带领下跨过了王氏的府们。
不消片刻,惊呼声与惨叫伴随着兵器击打的交鸣声就传了出来。
暖阳能消融冬雪,却消不掉人心的冷酷。
如果李渊未曾渡河,李密倒还有工夫与王氏扯皮,把他们再拉回到自己的战车上。但刚才接到斥候禀报说隋军已攻入县城,他便已然明了,大家从此刻起就是敌人了。
对待敌人,他从不手软。
同样,老李也是。
指挥官,尤其是有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缺失,一直是各路起义兵马的短板。而像毋端儿麾下这种由难民转变而来的义军,这种短板尤其明显。
李密自然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他并未将手下兵马分散去把守官道或是隘口,而是整体驻扎在城外。向北可驰援龙门关,向东可算作城防的补充。
这种做法算是充分发挥了他人多的优势,弥补战力上的不足。但有个前提,军队的反应一定要及时。
而当右骁卫的大军杀出县城,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兵营外时,李密却没能及时出现指挥作战。这对于城西军营内的士兵们来说是极其致命的。
让这些未经过正经的军事训练又缺少兵器铠甲的士兵自主去面对武装到牙齿的骑兵,和自杀也没什么两样。
李渊感觉自己都还没用力,骑兵就已在军营中杀了个对穿。对方的临阵反应和军事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