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皇帝写 “百姓”(1/2)
“这么说来,你对农事很熟咯?”刘载均看见荷香进来之后点了点头,继续和静舒说着话。
静舒微微福身,脸上带着一丝腼腆的笑意,轻声说道:“陛下,奴婢确实对农事略知一二。奴婢本是山东莱州府胶州人士,家中务农,爹娘一心想要儿子,对奴婢并不看重。那年,听闻朝廷选宫女,爹便送奴婢去试试。”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在州府,嬷嬷们主要看容貌、仪态,还会观察奴婢的性情脾气。奴婢一路上跟着学了不少规矩,努力让自己举止得体,最终得以入选进宫。”
“哦?不错啊,这么说来山东的嬷嬷值得嘉奖,哈哈哈。”静舒这性子温润如水,举止端庄大方,倒不像是刻板印象中的农户子女,可能是山东地界孔子之乡,重视教养的原因。
听到刘载均夸奖的话,饶是静舒也羞红了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
“那朕问问你啊,现在你们山东主要种什么粮食啊,收成几何?”刘载均继续向静舒问着。
这粮食,对百姓来说一定是最头等的大事。百姓如果吃不饱饭,是会掀翻他这一艘穿越而来的小帆船的。若是想要提升民生,那一定是从粮食入手。
刘载均对历史也只能说是中学生水平,但是穿越小说他看过啊,这一年多次成熟的什么“占城稻”,什么“番薯”、“土豆”这类东西,必须得赶紧弄进国内来才是……
嗯,哎哟……不过身后这荷香小丫头按的好舒服啊!刘载均不由得闭上了眼睛享受着荷香的按摩。她按得很轻,像是猫咪从肩头走过似的,可虽然动作轻柔,却不会觉得痒。
静舒恭敬地回道:“陛下,在山东莱州府胶州那片儿,主要种的粮食是小麦与粟米。”
“小麦是最重要的,一般在肥沃之地,悉心耕种的话,一亩小麦能有个两石左右的收成。但要是碰上灾年,像大旱、水涝或者虫害,收成就会大打折扣,有时连一石都难以保证。”
“粟米耐旱,对土地要求没那么高,不少
贫瘠的山地也能种。正常年份,一亩粟米能收个一石半上下。可要是遇到干旱特别严重的年份,其他作物难有收成,粟米却还能多少有一些收获,勉强能让大家不至于饿肚子。”
一石,啧,这计量单位没概念啊!刘载均心里想到,之前看那些小说虽是提过一嘴,但是早就忘了啊,他看了看静舒,静舒没搞懂皇帝的眼神,也疑惑地看着他。
“静舒啊,一石有多重啊?”刘载均认真的问到。
静舒一听,心中不禁泛起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