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需要等(2/3)
陈浩说这些,一个是的确感到为难,力不从心,压力很大,再一个就是希望陈浩能够给自己提点建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现在的处境。
陈浩是有本事的,刚刚在酒桌上,茅台厂的几个人对陈浩很尊敬,一直在说陈浩的好话,他看在眼里。
能让茅台厂的职工这么尊敬,侧面表明陈浩的能力很强。
加上自己科长的这个位置,其实跟陈浩也有很大的关联,他如今将陈浩当成了主心骨,遇到难事,想要请陈浩帮着解决,出主意。
这一点就是他自己也没认识到,而是潜意识的。
“办法肯定是有的,只不过需要等。”陈浩道。
他摸出烟,给朱茂林点了一根。
两人也没走远,就在帅府大酒店前面的空地上,抽着烟,说着话。
天色有些晚,七月份的天,很炎热了,附近不少居民在树下乘凉,有些人还将屋里的竹床,竹椅子搬出来。
有个老头提着一个桶,里头放着些汽水,也不知道从哪里搞的冰块,冰镇着,偷偷的在贩卖。
生意还不错。
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了。
“等政策放开?”朱茂林道,“那得等多久?”
他现在就想做事,想着能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又不会得罪人。
“你说的不错,就是要等政策放开,要不了多久,茅台厂开始改革了,如果成效好,别的厂,尤其是同行业的酒水厂,肯定也会跟着改革。”陈浩道。
分田到户的实施,能在自己的影响下,提前展开,企业的改革,多半也是能行的。
邓公起复,刚开始还没多大的权力,只负责科技和教育方面,后续权力会慢慢变大,影响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
重要的是,邓公是倾向发展经济。
很多地方是摸着石头过河,政策的开展小心翼翼,口子一点点的放开,不是不想一下放开,而是担心出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能有典型供上面的领导参考,提供正向的反馈,口子肯定撕开的速度,政策的发展肯定会更积极,更松。
红旗生产队能作为分田到户的典型,茅台厂自然也能作为酒水行业的典型。
陈浩就如一根坚硬的杵子,一马当先,撞进时代的怀抱中,从中撕开一个口子。
一次还不过瘾,还要来一次,将其撞松!
“市酒厂的地位比不上茅台厂,好多地方都受限,真要等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朱茂林说道。
他抽了口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